新浪上海 资讯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规划方案已出 三个角度诠释卓越公园

话匣子FM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摘要: 市规划资源局、市规划院说,世博文化公园将于今年与大家见面。这片近2平方公里开放共享的大型公共绿地,在规划上从“世博”“文化”“公园”3个角度进行诠释和演绎。建成后,不仅是一处可供观赏游憩、服务周边市民的公共绿地,更是一个开放共享、功能高度复合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详见↓

原标题:占地近2平方公里!上海世博文化公园这样规划设计

市规划资源局、市规划院说,世博文化公园将于今年与大家见面。这片近2平方公里开放共享的大型公共绿地,在规划上从“世博”“文化”“公园”3个角度进行诠释和演绎。建成后,不仅是一处可供观赏游憩、服务周边市民的公共绿地,更是一个开放共享、功能高度复合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详见↓

PS:本文介绍的为规划示意方案,建成效果以建设实施方案为准。

打造卓越全球城市的公园

1、锚固“公园”本底,构建公园骨架

(1)完善上海生态系统,构建黄浦江生态走廊上的绿肺核心。除保留的世博场馆、必要的公园配套服务设施和园路场地外,规划将公园中110公顷用地用于绿化种植,占公共绿地面积的70%以上,锚固公园生态本底。其中,近90公顷用于种植3万多棵高大乔木,形成高密度中心城巨大的绿肺森林。

(2)堆山理水,融入地区生态格局。打造随季节而变换形态的湖区湿地、星光草坪、七彩森林以及生态双子山,营造多样生境、融入城市生态网络的同时,也提供了四季变换的场景,让人与自然亲密接触。

2、打响“文化”品牌,塑造公园之魂

(1)设置集城市形象展示、专业功能、市民日常活动于一体的文化设施,提升城市中心区功能复合,体现上海“人文之城”全球城市能级。大歌剧院,定位为集创演、教育、交流于一体的国际专业歌剧艺术舞台,高品质城市公共文化客厅。国际马术中心,打造成为中国首座符合国际顶级马术赛事标准的永久性专业赛馆,促进市民参与。温室花园,强调人的参与感,对标国际一流,打造成为景观最奇、水平最高的生境展示温室。

(2)挖掘水文地脉,重构肌理,让公园在历史的叠加中重生。第一步,追本溯源,梳理解读基地历史,从历史运河到海绵水系,再现城市化前的基地自然水乡风貌。第二步,对工业地表进行地形重塑,将混凝土地表回收利用,用于公园地形塑造,构建双子山,成为上海中心城唯一的生态山丘。第三步,从世博旧址到生态创新中心,在保留工业构架和世博肌理的基础上,重新演绎,植入生态创新功能,建设温室和世博花园,实现承上启下的蜕变。最终,将世博文化公园打造成为后世博时代可持续发展的全新生态系统。

3、传承“世博”精神,延展公园之脉

(1)场馆重生。作为世博记忆的直接空间载体,充分利用4座世博保留场馆进行功能置换,引入先锋文化、生态展示、公园服务配套等多元功能,同时改造户外场地,打造弹性生态创新季展区,成为世界生态理念发展的风向标。

(2)肌理重塑。软化世博分区道路,改造为线性花园,延续世博肌理。通过整合,规划形成一座“生态自然永续、文化融合创新、市民欢聚共享”的公园。

从“顶层设计”到“建设实施”

全过程规划引领

1、策划先行:丰富内涵,奠定公共活动中心的基础

(1)落实城市发展目标,策划多元复合的三大设施,打造城市重要公共活动中心。从公园整体功能策划和景观塑造出发,以三座高级别文化设施为核心,塑造多元功能复合的公园公共活动节点,让世博文化公园成为经典歌剧、流行音乐、潮流运动爱好者的欢聚乐园。

文化艺术中心:策划以大歌剧院为中心,结合场地设计,联合打造森林音乐会、草坪音乐节、户外剧场等,构建黄浦江沿岸艺术高地和城市客厅。

马术公园:规划从公园交通组织、景观视线、隔离屏障以及高级别马术赛场空间需求等角度出发,明确核心的国际马术中心建筑功能分区,引导功能分时开放共享。

温室花园:以保留的上钢三厂构架为基础,结合公园整体目标定位,策划室内外生境展示分区,将建筑布局与形态设计和公园功能、景观、游憩场所设置有机融合。

(2)践行“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理念。将世博花园打造为生态创新展区,成为世界前沿生态风向标;建设世界花艺园,对标切尔西花展,举办全球园艺博览会;塑造弹性活动场所,分时、分区设置主题活动,让公园成为市民日常休闲、游憩、娱乐的目的地。

2、多维设计:强化自然永续、文化融合、市民共享

(1)充分利用前沿技术,实现生态自然永续。基于水动力研究,将黄浦江水引入公园,结合微地形塑造,打造循环净化系统,实现生态修复;对现状路网进行透水处理,回收污染地表和建筑垃圾,创造新地形,形成生态双子山,最大程度实现生态与绿色发展。

(2)用中国语言说世界故事,实现文化融合创新。运用中国传统元素,打造“扇”形大歌剧院、“谷”状马术中心,依山傍水,与江南园林融为一体,让多元文化在融合中创新,形成公园师法自然的山水风貌,展现黄浦江凸岸标志形象,与陆家嘴凸岸摩天地标形成大开大合的鲜明对比,成为上海不同时代的形象象征。

(3)空间开放、设施共用,实现市民欢聚共享。以水系、草坪、广场、山丘为界,实现与城市空间和功能的融合;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整合优化布局各类交通设施,使之无缝衔接,减少过境交通影响,打通地下连通道,解决轨交站点与建筑间的“最后一公里”;非演出和比赛时段开放设施,打造音乐之林、马术俱乐部让市民欢享体验,实现公园7*24小时开放共享。

2019年底,上海大歌剧院、国际马术中心等大型公共设施,以及世博大道局部路段下穿等配套工程均已开工建设。

2021年,让我们期待世博文化公园!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