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上海 资讯

从环境基建到算力调度全链条技术赋能 上海电信打造"超净算力堡垒"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在上海市宝山区,一座高标准的算力集群正稳健运行,成为驱动区域人工智能产业的关键引擎。上海电信作为核心服务商,为该项目提供全方位支撑。

日前,上海市经信委正式发布《上海市关于促进智算云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2025~2027年)》,提出构建“云边端协同、产业链条完备”的智算云生态体系,明确到2027年实现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智算算力达200EFLOPS(每秒200百亿亿次浮点运算)、自主可控算力占比超70%的核心目标。

在这一战略版图中,这一大型算力集群项目成为关键落子。作为市重点布局的智算基础设施,该项目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前沿领域的高性能计算需求,其建成与稳定运行,既是上海抢占智算产业制高点的缩影,也折射出本土通信服务商在算力基建中的技术穿透力。上海电信为项目提供了从环境基建到算力调度的全链条技术赋能,在高标准算力集群建设中交出了一份技术与协同的答卷。

严苛标准下的算力基建攻坚

这一算力集群项目的缘起,始于一次看似普通的通信服务。

2023年4月,在为某科技企业铺设通信专线时,上海电信宝山电信局工业BU总监冯茜茜敏锐捕捉到其与区域内市属国企在大模型应用中的协同需求。

“通信服务是连接客户的‘第一道窗口’,但我们的目标不止于线路连通,而是通过服务渗透,成为客户数字化转型的伙伴。”回忆起项目合作的过程,冯茜茜笑称,这是一场特别的缘分。团队以“一根专线”服务为切入点,通过持续跟进业务动态,逐渐发现其背后隐藏的算力集群建设规划。

当项目浮出水面时,摆在上海电信面前的是一组严苛的需求清单:9千瓦以上的持续供电能力、ISO Class 8级洁净度标准、大内网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传输…… 这些技术参数的背后,是客户对算力稳定性、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性的深层诉求。

“我们没有急于提供技术方案,而是先代入该算力集群的业务场景视角。”冯茜茜介绍,团队通过多次现场调研发现,该项目不仅需要物理机房的基建能力,更关注算力资源能否与现有业务系统无缝对接,以及后期运维的响应效率。

项目中部署的高功率密度设备,要求机房供电稳定性达到9千瓦以上持续输出,且需满足ISO Class 8级洁净度标准,“即每立方米空气中≥0.5μm的尘埃粒子数不超过3520000个,且供电系统要像钟表齿轮一样精准咬合。”上海电信信息网络部解决方案经理周思聪形容道。

要保证“不断电”,更要“供好电”!基于此,在供电方案设计中,上海电信不再局限于“满足功率需求”的基础目标,而是深入分析客户算力设备的运行规律。

如针对AI训练高峰期的电力负载波动特点,设计了“动态功率调节+备用电源热切换”方案,确保设备在高负载时段仍能稳定运行。在如此高功率密度的设备下,团队还提供了末端风冷的散热方案,以维持高峰期稳定供电。

针对大模型训练中敏感数据的传输与存储安全,团队采用大内网部署方案。“训练数据通过用户专属存储介质加密存储,并借助点对点专线构建独立传输通道,全程物理隔离。”周思聪表示,如此一来,可以有效防止数据泄露风险,为数据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智云上海”从基础设施到生态赋能

为了项目能快速交付,上海电信在内部组建了跨部门“专项服务专班”。这个临时团队以“每日问题清零”机制高效运转,在机房改造中引入“模块化空气净化系统”,将洁净度改造周期大大缩短。

“那段时间,我们攻坚小组组建了临时群,每天在群里讨论到深夜。”冯茜茜笑言,项目的严苛需求常常令自己“崩溃”,但团队一次次攻克难题,通过坦诚沟通获得客户理解,最终在交付期限内完成机房改造,实现了“专线服务—需求挖掘—方案适配—高效交付”的全链条突破。

项目交付后,上海电信持续提供“驻场式运维”,技术人员不定期驻守现场,实时响应当下的算力需求,必要时主动优化算力资源配置,帮助该算力集群降低能耗成本。

“我们不是在卖设备或线路,而是在帮客户构建可持续的算力生态。” 周思聪表示,电信正从单一基础设施建设向生态赋能者升级,通过开放算力接口、提供“算力超市”等方式,激发AI应用场景创新。

此算力集群项目是上海电信在智算服务领域的一次精准落子,更是上海智算产业从“项目攻坚”迈向“生态构建”的缩影。正如冯茜茜所言:“背后是对客户需求的深度理解,也是电信品牌与技术实力的长期积累。”

随着“智云上海”持续向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智慧城市等领域延伸,其构建的 “算网一体、绿色低碳、自主可控” 智算新范式,正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算力动能”,而这台由政策驱动、技术赋能的智算引擎,也必将在全球算力竞争中驶出属于中国的“加速度”。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