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125家博物馆免费或半价开放

话匣子FM
关注今天是5·18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据文旅部消息,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已有博物馆机构5700多家,藏品数量4600多万件,是当之无愧的博物馆大国。在上海,共有162座备案博物馆、98座美术馆,每年举办的文博美术展览超过2000场。前不久刚刚落幕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总观展人数超42万人次,很多游客拉着行李箱甚至“打飞的”赶来上海博物馆。看美展、观文博,已经成为上海都市旅游的新选择,成为人们来上海、爱上海的一大理由。那博物馆又是如何回应人民之需,赋能美好生活的呢?早间点击,一起来关注。
162座备案博物馆,这个数据相当于约15万人、39平方公里拥有一座馆,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文博场馆数量上的优势也为上海的市民、游客带来更丰富的文博“福利”。今天,沪上125家博物馆免费或半价开放。其中,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汽车博物馆、上海玻璃博物馆、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等免费开放。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上海电影博物馆、上海观复博物馆等半价开放。
多家文博场馆都准备了新展来迎接国际博物馆日,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推出中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与书法家王振的“壮游与长歌——莫言/王振 两块砖墨讯特展”。刘海粟美术馆制作了系列节目“一件”,“请出”3位古代大师赵孟頫、米友仁、沈周以及3件重磅文物,每天邀请3组创作嘉宾对文物进行现场再演绎。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则新推《觅游忆境》艺术展,30组玻璃雕塑作品打破了人们对玻璃的固有印象。原先坐落在徐汇滨江的余德耀美术馆,昨天将新馆搬到了蟠龙古镇,开幕大展《洄游》从余德耀基金会近1500件收藏中精选46组中外艺术家作品,涵盖绘画、雕塑等。馆长余至柔介绍:
除了吸引观众走进展馆以外,上海也在积极探索让博物馆走进校园的方案。本月初,上海“一平米博物馆”品牌项目正式启动,引导孩子们了解其概念及学习方法,策划并制作自己的“一平米博物馆”,可谓博物馆进校园的创新。首个项目由上海自然博物馆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以“恐龙”为主题,通过“挖掘和复原一只恐龙”“搭建一场恐龙展览”两个任务,引导学生完成知识输入与场景构建。上海自然博物馆展教中心网络科普部部长刘哲表示,“一平米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示的空间,更是一个互动、开放、共享的平台:
除了进校园,博物馆还走进了社区,家住浦东新区东昌小区的社区志愿者老陈是“博物馆荣誉市民”。他所居住的小区原本有个简陋的停车棚。2020年,在陆家嘴社区和上海大学博物馆的共同努力下,停车棚变身为“星梦停车棚”,甚至成为一座社区博物馆,展示过三星堆博物馆、龙门石窟博物馆、中华艺术宫等主题展,而老陈正是该社区博物馆的沪语志愿讲解员。家门口的社区文化艺术,有活力、接地气,深受社区居民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