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上海 资讯

上药信谊H5益生菌联合301医院开展抽动症临床研究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近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以下简称“301医院”)儿科主任杨光教授与上海上药信谊微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谊微生态”)合作开展的“单菌株及多种益生菌混合物治疗儿童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的疗效研究”正式启动。中科院微生物所王军教授将在宏基因组、代谢组及数据分析上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本研究将评估上药信谊Happy-5益生菌(简称H5益生菌)及其核心菌株罗伊氏乳杆菌SINE003对TS患儿的疗效,采用宏基因组和代谢组关联分析,验证肠道菌群组成差异引起代谢物组成变化,从而发掘肠道菌群参与TD发生发展的机制,探究通过单株菌或多种益生菌混合物调节肠道菌群治疗TD的潜在机制。

抽动障碍起病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以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其临床表现多样,可伴多种共患病,部分患儿表现为难治性 。多种中枢神经递质异常在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主要是与多巴胺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单胺类递质异常有关 。而肠道菌群可通过短链脂肪酸(SCFA)、内源性分子的代谢物(如次级胆汁酸、色氨酸代谢产物)及微生物胞壁组分(如脂多糖) 等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各种神经递质浓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神经系统。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儿科主任杨光教授表示:“肠道菌群可通过微生物-肠-脑轴对抽动症患儿的神经性行为产生影响,前期研究表明抽动症患儿的肠道菌群与健康儿童的肠道菌群有明显差异,已有通过菌群移植或者益生菌的干预改善抽动症患儿症状的案例报道,本次临床研究将招募120名患儿,采用随机、双盲临床试验,系统性地评估益生菌对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

上药信谊H5益生菌是信谊微生态针对“脑肠轴”领域特别研发,产品结合“双歧杆菌为矛、乳酸杆菌为盾,乳酸+双歧,攻守兼备”的理念,甄选5株高循证菌株,每一株都是与“脑肠轴”作用相关的功能菌株。其中罗伊氏乳杆菌SINE003,作为H5益生菌的主力菌,属于目前在精神领域干预研究最为集中的菌种之一。

上药信谊微生态首席科学家蔡顺风博士表示:“我们非常荣幸与301医院杨光主任共同深入探索益生菌对抽动儿童症状改善及作用机制的研究,301医院对小儿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期望通过本次研究,我们能够深度挖掘肠道菌群与抽动症的关联及益生菌治疗抽动症的潜在机制,共同推进抽动症新的治疗方案。”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