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企业质量管理领域数字化转型升级

综合
关注“全面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是上海“十四五”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为引导更多企业在生产和服务体系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实现提质增效,市质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市场监管局)开展了2021年上海市企业质量管理领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评选。
本次评选共收到87家单位报送的91个案例,案例覆盖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等多个领域。从创新性、先进性、典型性和示范性4个维度组织评审,评选出“十佳案例”,其中,制造业和服务业案例各5个。
“十佳案例”通过聚焦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在产业发展、生活保障及城市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主要实现了三个方面转变。
一是实现质量管理由“单点管理”到“全链推进”转变。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打通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数据互通共享,推动质量管理全链条应用。如国药控股上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通过开展疫苗流通质量数字化保障,以疫苗数字化全流程追溯保障疫苗质量,保证从疫苗出厂到个人接种的全程闭环,实现超过3000万次疫苗,16000次配送任务0差错,充分保障疫苗施打安全。又如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通过建立制造领域的QMS(质量管理系统)、QAW(质量分析预警平台),供应链领域的Qlink(质联平台)以及售后领域的QTMS(质量分析平台),打通全程质量数据,有力提升质量闭环管理能力,实现质量问题精准定位,问题车辆精确追溯,供应链质量全局透明,售后投诉大幅下降。
二是实现质量管理由“被动应付”向“主动引领”转变。利用数字化技术的便捷性、高效性,有效提升质量管理的主动性,实现质量管理能力大幅度跃升。如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针对地下空间开发风险事件频发、质量控制难度大,管控效率亟待提升等问题,通过主动构建覆盖全专业的城市地下空间数字化质量管控体系,实现全市6018个项目,114家单位以及135932个勘探孔平台质量管控,有效提升了地下空间施工质量和风险管控能力,综合生产效率提升35%以上。又如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面对核电行业法规要求严格、设计输出控制节点和审查层级多、质量评价受人为因素影响大等诸多质量管理瓶颈问题,主动建设可视化、数字化核电设计质量管理平台,实现了质量管理规范化、过程透明化、资源关联化、信息数字化、统计自动化和记录无纸化,支撑了206个工程项目、711个技术服务项目和601个科研课题的在线管理,为企业节约成本超过1.15亿元。
三是实现质量管理从“问题处理”向“源头治理”转变。通过运用数字化技术,强化了质量管理源头治理能力。如上海城投环境(集团)有限公司针对生活垃圾分类质量把控困难等问题,通过构建生活垃圾智慧质量管理体系,提升生活垃圾前端清运质量管理能力,对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动态进行正向追踪与逆向溯源合二为一,并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对垃圾分类品质进行识别,大大提高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能力。又如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面对航天产品高精度、高可靠、高质量、短周期等新要求,主动创建面向精益生产的卫星AIT数字化质量管控体系,保证从设计到制造全流程质量提升,总装制造过程综合效能提升30%以上,实现卫星质量管理从“事后溯源”向“事前预测”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