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顾绣的名义 露香园顾绣让流失海外艺术品回归

综合
关注上海非遗文化传承项目——露香园顾绣“流失海外艺术品的回归—以顾绣的名义”一期工程的展示工作已于今年下半年逐步展开。9月9日,露香园顾绣联合虹桥海外书院召开本项目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宣布南宋时期御前画苑十人之首的大画家马和之作品——《小雅•南有嘉鱼篇》,以刺绣的方式回归祖国。流落于海外的中国珍贵艺术品经过有“画绣”之称的顾绣技艺复刻,将一一重新面世,近距离呈现在国人眼前。

过去两场发布会上,原作南宋著名画家李唐的《百牛图》作为项目第一件刺绣作品发布,随后,原作五代南唐周文矩的《合乐图》发布。其中《百牛图》已在香港春拍中拍出。
原版《小雅•南有嘉鱼篇》书画卷的作者为南宋画家马和之,作品现馆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诗经》作为儒家经典,一直备受封建统治者的推崇,此卷以图画形式使诗歌的内容形象化,藉此宣扬儒家礼教。

19世纪中期以来,大量中国古代文物流失海外,远超1000万件。这些被掠夺、倒卖的文物想要回到祖国怀抱,困难重重,长路漫漫,恐需几代人的努力。露香园顾绣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亦有相应的企业使命,如何让这些流失海外的艺术品能被更多人接触到,如何让顾绣这门顶级刺绣手工艺广为人知,如何将中国璀璨的艺术精品更为长久地,可持续地保存下来,是其作为文化企业经常思考的命题。
“流失海外艺术品的回归—以顾绣的名义”项目成立,便是基于该命题思考后的答案。用非遗技术顾绣工艺重新演绎复刻这些名家名作,跨越百年,让国人能够近距离欣赏到中华民族的历代的艺术结晶。
在“流失海外艺术品的回归—以顾绣的名义”项目中,不仅为国宝的“回归路”提供了可行性参考,也为进一步推广顾绣技艺打造出了一条创新道路。顾绣是上海市本土民间传统刺绣艺术,在全国28个绣种中,是唯一以姓氏命名和成名的。其工艺繁复精湛,绣品精巧和生动程度堪称顶级,被誉为“画绣”。早在明朝韩希孟(著名女工艺家)时期,便经常以名家画作为蓝本,绘绣宋元画家真迹,为世所珍。
现如今,有国家相关政策支持,露香园顾绣本着传承与创新的目的,为非遗项目量身打造出一套可靠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也为了创造更优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要强在非遗传统文化领域竖立中国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软实力,关键是获得可持续性,露香园顾绣正在躬身践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