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赵蓓文:吸引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

话匣子FM
关注上海要打造创新策源地,人才队伍的集聚和后备队伍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市政协委员、上海航天卫星应用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大吾看来,科技创新要容许试错。
[对于年轻人来讲,你要放手让他去干一件事情,但是设计好它的红线和底线,等于有个负面清单。我们不止说鼓励成功,我们还要允许他失败,上海既然赋予你科技创新策源地的功能,那么你就要在这个地方要打破原来的框框。]
科技创新本身充满了不确定性,必须要有好的政策来更好地适应不确定、对冲不确定。市政协委员方怀瑾在大会发言时举了一个重大科研项目的例子:有一个创始团队整体回国,核心成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也没有各种闪光的头衔。深圳市政府为他们设立的非企业单位提供办公场所和运行经费,院长由团队领袖担任,这些关键服务,使团队得已继续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越是高端的技术,研发的周期越长,投入的成本越大,风险也越高。社会资本,对这样的风险投资,服务能力还不一定到位。在创新最前沿领域、在国防最尖端领域、在经济建设最需要转型的领域,我们上海市政府也要具备这样的战略眼光,保持这样的战略定力,拿出这样的战略胆魄、勇气来支持。]
强化创新策源能力,离不开高效率科研机构的知识与技术供给,更离不开良好的科研生态圈。市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蓓文建议,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鼓励科技型民营企业设立新型研发机构。
[跨国公司把研发中心放到上海,通过产学研上下游的环节,会有一定的技术溢出。像民企的科研就够,专注一些比较前沿的,小的科技研发。有些研发,一些规模大的,是不可能靠一家企业来完成的,可能需要跨国公司、国企互相之间,强强联手战略联盟来共同进行。]
以上由记者记者代灵、顾赪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