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设静音车厢首日一票难求 耳机、震动档成标配
摘要: 旅客呼吁已久的高铁“静音车厢”终于来了。从12月24日起,上海共有6趟京沪高铁设置了此类车厢。推行首日,旅客是否能自觉遵守“静音”约定呢?记者走进了一趟列车车厢,实地进行了解。原标题:京沪高铁设“静音车厢”效果如何,推行首日一票难求 耳机、震动档成“标配”

本报讯 (劳动报首席记者 包璐影 摄影 王陆杰)旅客呼吁已久的高铁“静音车厢”终于来了。从12月24日起,上海共有6趟京沪高铁设置了此类车厢。推行首日,旅客是否能自觉遵守“静音”约定呢?记者走进了一趟列车车厢,实地进行了解。
静音车厢设置专门标识
8点30分,记者跟随旅客一起进入了即将驶往北京的G2列车。乘务人员也在进行着相关的设备检查。
记者发现,虽然3号静音车厢的两侧玻璃门并没有开启自动关闭的状态,但每一处都增派了乘务人员在此值守。而在玻璃门上,也都用白底黑字的标识清楚地标上了“静音车厢”的提醒。
根据约定,在“静音车厢”内旅客必须保持安静,使用各类电子设备时要佩戴耳机或者关闭音乐外放功能;将手机调至静音或者震动状态,如需打电话或互相交谈,必须离开“静音车厢”;携儿童出行的旅客须照看好孩子,避免喧哗。
耳机、震动档成“标配”
记者在车厢内看见,这里的座位几乎已经全满了,其中既有带着电脑的商务客,也有普通的旅客,但几乎每位旅客都配备了耳机。
孙先生在前一天购票时意外得知自己乘坐的这趟列车配有“静音车厢”,抱着“尝鲜”的心态选择了3号车厢座位。
在稳稳坐进车厢后,孙先生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将其设置成了“震动”模式。
随着高铁飞速前行,旅客们也开始呈现出了各种不同的状态,但几乎都围绕着“保持安静”这个核心。
车没开,已有旅客打电话
不过,也有旅客率先打破了“静音”模式。记者发现,车还没有驶离站台,就已经有旅客接通了视频电话。
“不好意思,我现在外面出差,具体业务等我回来以后和您联系。”一名坐在“静音车厢”靠窗位置的女士用手挡着手机通话处,轻声通着话。
记者观察了一会儿,整个通话时间超过了2分钟。不过由于其通话声音不是很响,所以并未有人员前来劝阻。而且大家基本都各自佩戴着耳机,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消音”作用。
餐车进车厢服务将保留
记者发现,除了旅客轻手轻脚以外,车上的乘务员出现在这节车厢时,也会采取“特殊”模式。
铁路上海客运段蔡婧菲告诉记者,“在列车的运行中,我们将全程为旅客提供无干扰服务。”
记者了解到,若乘务员等工作人员需要通过这节车厢时,也会遵循“静、轻、快”原则。
值得一提的是,车厢内依然会提供小食餐车服务,但乘务员只有在收到旅客提出的购买意愿后才会开口,“即便需要完成支付等服务,我们的声音也会进行调整,尽量降低分贝,减少对周边其他旅客的影响。”蔡婧菲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对于“静音车厢”,旅客们大多都予以了“支持”。 不过,也有旅客表示出了担忧和疑问,所谓的“静音”约定是否具有强制性或者法律效应? 对此,铁路部门表示,如果有旅客在“静音车厢”内发生接打电话等违反规定的行为,乘务员会及时制止,并劝导其至车厢连接处接打电话。
推行首日一票难求
据铁路部门介绍,首批试点设置“静音车厢”的线路主要集中在京沪高铁、成渝高铁的部分车次上。而且,目前仅设置在二等座的3号车厢。据悉,如此设置是考虑到二等座车厢是绝大部分人出行的首选,覆盖面比较广。
同时,铁路部门不建议携婴幼儿乘车的旅客选购“静音车厢”。
在“静音车厢”试行首日,记者发现,静音座位几乎一票难求。程先生当天正好要去北京出差,前一天傍晚时分其就有意购买静音车厢的车票,当他选择了G4列车后却发现,“静音车厢”的车票已经全部售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