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向紧密型医联体迈进 三级医院医疗团队成建制下沉

话匣子FM
关注通过医联体推进分级诊疗在上海已有多年。昨天,上海首家区域医疗联合体——“瑞金-卢湾”医联体宣布,将三级医院医疗团队成建制下沉到二级医院,同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老年病、内分泌等7个专业的联合门诊,打造以信息和医疗团队互联互通的紧密型医联体。
分级诊疗一直是上海医改的重要目标,这些年,三级医院的专家下沉到二级医院主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已经成为常态,起到一定的分流效果。但在黄浦区卫健委主任杨国威看来,这还不够。再升级的“瑞金-卢湾”医联体将以慢病管理为主线,分步打造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国家级心衰中心、脑病中心、呼吸病中心和老年病中心。
【把三级医院的心血管、呼吸、老年病,这些慢病通过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联动起来,社区居民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跟三级医院一样的服务水准,同质化管理。】
已经启动建设的脑病中心,瑞金医院把自己的神经内科病床减少一半,整个医疗团队成建制地下沉到二级医院瑞金卢湾分院。同时担任瑞金医院医务一处处长和卢湾分院院长的陆勇说,这对医患双方都有利:
【神经内科他比较关注的是像帕金森、阿尔茨海默病,临床医生他要开展相关的临床研究,包括进行比较大样本的数据的观察的话,一定要到社区。资源下沉是基于什么?临床研究的需要,基于医生职业发展的需求,也基于我们整个慢病管理策略的一个变化。】
瑞金医院院长宁光院士身先示卒,牵头成立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是上海中心城区唯一一家设立在基层医院的,它通过带动若干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实现了“代谢性疾病标准化”基础上的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
杨国威介绍,黄浦区为此还专门成立了医联体发展中心,下设医疗、药事、信息、医保、人力资源、绩效、资产、财务等8个专委会,通过探索一套全新的管理模式,逐步实现医联体内人、财、物的统筹管理。
【以前二级医院是给三级医院以管理费的形式,我们现在想不要简单的管理费的形式,我们想通过三级医院对二级医院的扶持,那么它的增值部分可以作为整个医联体人才发展的一个基金,这样的方式把这个钱更加用活。】
人、财、物相通的紧密型医联体,下一步还要往什么方向突破?瑞金医院院长宁光院士的脑海中,已经有了新的思考。比如,瑞金医院的医生在社区医院看诊,病人还是按基本医疗标准收费,但医生收益可以参照原来所在医院的标准获得,调动更大的积极性。
【首先在药上已经完全一致了。第二个在医生上,包括一级医院,都有瑞金的医生了。最主要的探索就是收费标准的问题,让我们的收费标准跟着医生走,会使得三级医院的积极性调动的更好,这是我们下一个瓶颈,进一步去解决。】
以上由记者周导、胡旻珏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