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上海 资讯

国际档案日与同济教授一起 翻开这部历久弥新的城市档案

原标题:国际档案日丨与同济教授一起,翻开这部历久弥新的城市档案

昨天是第13个国际档案日一起来走进上海邮政大楼的故事

上海邮政大楼于1922年年底正式动工兴建,由英籍建筑师思九生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中标负责设计,华商余洪记营造厂总承包建造。

邮政大楼于1924年11月竣工,这是一幢具有独特风格的宏伟建筑,二楼大厅曾获有“远东第一大厅”的声誉。

走过百年岁月的邮政大楼,见证了中国邮政事业不断壮大的历程,将红色基因镌刻进了上海的城市记忆中。背后的历史,描绘了一部生动的“四史”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着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钱宗灝上海邮政博物馆原副馆长秦国敏走进这座“四史课堂”

上海是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之一,历经了海关邮政、大清邮政的几度沧桑。

新中国诞生后,人民邮政的发展日新月异。1999年邮电分营后,独立运行的上海邮政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开辟了发展新天地。

2006年1月1日,全国邮政系统首家省级博物馆——上海邮政博物馆于四川路桥北堍上海邮电大楼开馆,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隶属上海邮政总局。

位于大楼东南角的钟塔楼的两边各有一组艺术雕像,一边三人分别拿着火车头、轮船和电信电缆模型,象征交通和通信;另一边也是三人,中间是希腊神话中的通信之神,左右则都是爱神,象征邮政为人间沟通情愫。

博物馆有底楼中庭、二楼营业展厅、二楼陈列展厅和屋顶花园4个部分组成。

其中中庭面积为1347m²,原为天井,主要用于汽车邮运场地。随着邮政的发展、大楼功能重新定位。

该区域陈列着大清邮政马车、1917年购置的第一辆邮运汽车和“行动邮车”等模型,以及大清邮政局场景和“未来邮政”环幕影厅,留下了上海邮政运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快业务发展,更好服务社会的轨迹。

二楼营业展厅基本恢复当年被誉为“远东第一大厅”原貌。陈列展厅共设序厅、起源与发展、网络与科技、业务与文化、邮票和集邮5个展区,并设有馆中馆——珍邮馆及集邮临展区。博物馆运用声、光、电和多媒体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融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时代性、趣味性和参与性为一体,已成为中国通信学会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和科学旅游基地。

起源与发展

上海的邮驿设置有千年的历史。开埠以来,上海邮政成为南北邮件集散的枢纽和国际邮件互换局,在我国邮政史上占有重要和独特的地位。该区域通过实物展品的陈列、多媒体场景的演示,反映了上海邮政事业创办、演变、发展的历程,记录了上海邮政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邮票与集邮

邮票是邮资凭证,也是从邮政见证历史的文物。1878年大龙邮票的发行,诞生了中国第一套邮票,从此,集邮逐渐在中华大地上兴起。该区域陈列着大清邮政邮票、中华邮政邮票、解放区邮票、新中国邮票、世界著名邮票等邮票实物展品,同时介绍了集邮活动。并设有集邮临展区,为广大社会集邮爱好者提供了展示个人邮集的舞台。

还没看够那就快快预约去现场看一下吧

地址:天潼路395号2楼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