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再度回应早饭到底喝不喝粥 表示有讨论就是好事

话匣子FM
关注原标题:早饭到底喝不喝粥?张文宏再度回应
近期,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因为一句“不要吃粥”,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各个社交媒体上网友都吵得不可开交,有人说他“崇洋媚外”,有人说他观点偏颇。

日前,张文宏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回应:“这些事情超出了我的想象,但是我认为有讨论就是好事。现在就怕大家不知道,哪怕很多人原来不知道,现在知道了这个事情,获益了就起到作用了”。
好在大多数人理解“张爸”,知道他的核心思想是:提高免疫力。
榴蓮餅妹妹:牛奶和鸡蛋不都是中国的牛和鸡生产的吗。。。怎么就崇洋媚外了?
糖芯_Sweet:张文宏医生是说要注意营养搭配!有些人就喜欢断章取义[笑cry]
ELLA小主1798:其实张医生的意思事让我们补充营养和蛋白质。
在新冠肺炎疫苗和特效药没被研发出来之前,免疫力是“最好的医生”。

张文宏的说法比较通俗易懂,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邱俊表述得则更为严谨和数据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是人体所需的三大供能营养素,需要每天从食物中摄入。通常碳水化合物是每天能量的主要来源,占50%到60%,比如米饭、馒头、面包等;蛋白质在25%到30%,如鸡蛋、牛奶、瘦肉等,优质蛋白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疫期间十分需要;还有脂肪为15%到20%,可多摄入不饱和脂肪,如酸奶、坚果。”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普通人在抗疫期间每日保证摄入优质蛋白质类食物150至200克,如廋肉、鱼虾、鸡蛋和牛奶。

怎样可以吃得营养又不容易胖呢?邱俊特别介绍了上海运动员在疫情期间的营养小贴士:
要有充足的优质蛋白。以60公斤体重计算,每天至少保证以下优质蛋白的摄入(其他运动员按体重适当增减):鸡蛋(1个)+各种动物性食物(相当于1个掌心的禽畜肉类+1个半掌心的鱼虾贝类)+奶类(1杯牛奶+1杯酸奶)+豆类(适量)。还有丰富且充足的蔬菜水果。包括400到500克不同颜色的蔬菜,至少2到3个种类(叶菜类、根茎类、豆类、茄类、菌菇类等);200到350克水果,相当于1个中等大小的苹果+1根大香蕉。
日常经常运动的朋友,可以参照这个营养小贴士,根据不同的运动强度,合理饮食。建议运动前2小时吃正餐,运动后马上补充碳水化合物,注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运动量较小的朋友则可以借鉴小贴士的营养配比,适当减量,保持日常的营养均衡,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

加强人体的免疫系统还有一个直接有效的方法——打疫苗。
今天是2020年4月25日,我国第34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的宣传主题为“及时接种疫苗,共筑健康屏障”。

在医学史上,疫苗可是个大功臣。天花曾经是全人类的死对头,18世纪时,欧洲有5亿人感染了天花,天花还跟着殖民者跨过高山和大海,让毫无天花免疫力的澳大利亚原住民死亡近半、美洲印第安人几乎因此灭绝。 18世纪末,世界上第一种疫苗——牛痘出现了。经过200年的普及,1979年10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已经被消灭。 还记得小时候大夫喂我们吃的小糖丸吗?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小儿麻痹症疫苗。1988年全世界的小儿麻痹症患者还有35万之多,今天已经不足500人,这跟接种疫苗密不可分。 疫苗还摘掉了咱们“乙肝大国”的帽子,30年来感染率从10%降到了1%,你说厉害不厉害?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抓紧时间研制新冠疫苗。在今天的访谈中,张文宏透露,中国目前有两个疫苗研发进度走得比较靠前,一个是中生集团研发的灭活疫苗,已经进入二期临床研究,之后马上要进入三期研究;另一个是抗疫女英雄陈薇教授团队研发的载体疫苗,处在一期临床研究阶段,还没有完全进入二期研究。中国目前有六条研究线路齐头并进通向“罗马”。
张文宏表示:“今天上午我看到美国也有一个重组基因疫苗开始进入二期研发了,大家都是你追我赶的。”但是,不管世界上哪个国家先研发出疫苗,对世界抗疫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