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上海 资讯

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陈赛娟工作室"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成立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新时代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集聚教育系统专家资源,充分发挥“五老”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月22日,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陈赛娟工作室”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正式揭牌。

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主任李宣海,执行主任高德毅,驻会副主任陈其昌,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二级巡视员、老干部处处长、关工委秘书长金勤明,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处长朱敏,复旦大学特聘教授、人民日报上海分社原副社长李泓冰,上海市向明中学党总支书记陈屹;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陈赛娟,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党委书记、关工委名誉主任孙大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副院长、关工委副主任钱关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关工委分会主任瞿介明等出席揭牌仪式。

范先群代表医学院全体教职医护员工向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各级领导、陈赛娟院士、广大“五老”对医学院关工委工作的关心支持致以衷心感谢。他表示,“陈赛娟工作室”在交大医学院落地,是“交医关工”的关键续篇,是对陈院士卓越贡献的崇高致敬。医学院将全力支持“陈赛娟工作室”的建设发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陈赛娟工作室”在医学高端人才引领和临床科学研究方面的有效优势,凝聚奋进力量,激发创新潜能,将工作室打造成为关工委工作的新亮点,为推动医学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健康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高德毅介绍了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室成立的背景及意义。他指出,“五老”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当前,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已分批成立了若干专家劳模等工作室,着力发挥专家导师引领作用,将关工委工作融入“大思政”格局。要充分发挥“陈赛娟工作室”的平台效能和纽带作用,把工作室建成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工作的标杆和典范,积极助力构建全方位育人格局,促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走深走实,进一步拓宽关工委工作的新领域和新空间,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陈赛娟工作室揭牌仪式上,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专家指导中心执行主任张伯安主持“传承使命 立德树人”微论坛。范先群、陈赛娟、朱敏、李泓冰、陈屹共话从王振义到陈赛娟几代院士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传承和立德树人引领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育人价值。

范先群从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医学家精神”的高度,强调要通过陈赛娟工作室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精神和专业成长,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落到实处。

朱敏作为交大校友,在学生时代曾经采访报道王振义院士,深受教育和鼓舞,今天在市教委德育处岗位上,更感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

李泓冰最近在着手写《王振义》一书,从中进一步感悟从王振义院士到陈赛娟院士的科学家精神优秀品质,对于青少年的精神成长和品格养成的重要意义。

陈屹表示,陈赛娟校友对母校110年校庆的贺信,使向明中学学生们进一步感悟到陈赛娟院士认真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要教育引导向明学子以陈赛娟校友为楷模,立志成才,努力学习。

陈赛娟教授在医学科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尤其在白血病研究方面做出了国际公认的杰出贡献。在微论坛中展示了陈赛娟为本次活动精心制作的PPT,那一张张镌刻岁月的老照片是她对医学人生和理想信念的高度浓缩和概括。陈赛娟以自己从居里夫人事迹和中国女排精神中得到的启示勉励青少年学生:“机会总是留给头脑有准备的人”、“作为科学研究者,要有追求理想的榜样”。陈赛娟表示,今后将依托关工委陈赛娟工作室,从理论的高度和实践的广度进行探索,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以及身心健康的接班人,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杨振斌作总结讲话。他指出,要以陈赛娟院士工作室成立为契机,支持更多老同志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发挥德高望重、成就卓著专家导师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共同上好“大思政课”,深化立德树人实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杨振斌结合自身经历,畅谈育人体会,强调历史需要了解,精神需要传承,学生需要启迪。要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强大合力;坚持育人为本,挖掘优质资源;坚持做优做好,形成示范效应。要努力让广大“五老”在关心下一代的广阔舞台上不断发光发热,为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照亮前行的道路。

近年来,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工委邀请教育系统和社会上德高望重、成就卓著、社会公认并且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人士,以其本人名字命名工作室。充分发挥这些专家导师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和青年教师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引领作用。目前已成立以人民教育家于漪、敦煌艺术保护者樊锦诗、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大潜、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顾玉东、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蔚六、全国劳动模范包起帆、上海中医药大学国医大师刘嘉湘、上海体育大学武术大师邱丕相、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杨德广等19个关工委导师工作室,成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一面面旗帜。

市教育系统关工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亚男,交大医学院党委常委、办公室主任、统战部部长李洪亮,交大医学院各职能部门负责人,附属瑞金医院党政职能部门、科室平台负责人,青年医生、医学生代表等参加揭牌仪式。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