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上海 资讯

一网通办开展业务流程再造 使用医保卡后无需前往窗口办理补助

话匣子FM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今年,上海“一网通办”继续选取重点领域的“12件事”开展业务流程再造,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在此基础上,各区因地制宜推出“自选动作”。昨天(15号),静安区在全区试行“医疗救助一件事”,静安区的困难群众在医院使用医保卡就诊后,无需前往窗口,各类补助就能按月主动生成,自动汇入救助对象的银行账户。请听报道:

[现在电子账单也不用打了,便捷好多好多,我现在一趟也不要跑了。]

家住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的唐阿姨今年69岁,自己身患癌症,却还要照顾重残无业的儿子和90多岁的老母亲。过去为了办理补助,唐阿姨随身要背三个袋子,分别整理三人就医的各种票据,静安区试行医疗救助改革后,不仅补助到账更快,还为她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华山医院是当娘家跑,一个星期是去一次到两次,要是你们这个政策不弄,我这次就要到华山医院去补账单了,我好几个账单找不到了。]

对于唐阿姨,南京西路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的医疗救助办事人员李琳总会格外关照,政策总要多讲几遍:

[李琳:看毛病一定要拉医保卡,不拉医保卡的话,我们的后台大数据是收集不到你今天就诊的这一条发票记录的。]

静安区现有救助对象超过11500人,原来办理补助时需要携带申请表、审批表、身份证明等最多26项材料到窗口申请。“医疗救助一件事信息平台”推出后,可以实时获取救助对象的医疗费数据、各类补助数据,按月主动生成救助结果,自动汇入救助对象的银行账户。静安区医保局工作人员邓又佳说,特别方便了人户分离的救助对象。

[碰到一个住在闵行的小朋友,他是困境儿童,是跟着阿姨过的。根据政策,其实他就有医疗救助,但是他其实家里并不清楚。我们有新系统以后,他的名单推送到街道,街道就去联系他了。告诉他你好像小朋友去看过病了,费用我们就推送给他。]

经过一个多月试运行,静安区“医疗救助一件事”试行范围扩大到全区,这意味着,静安区范围内的低保、重残无业等对象享受医疗救助,真正实现了“零申请、零材料、零跑动”。

李琳说,她的工作效率也大幅提升,过去需要人工清点发票、识别录入票据,现在只要在后台复核,确认发放补助即可。因此也有更多精力做好窗口服务,最近窗口经办的业务就有了变化:

[因为刚刚政策推出,好多居民会来问的,我不交发票你就能把钱补给我,他不放心啊!那他事后要追溯,我要帮他哪个时间看毛病的,在系统里拉出来。这个月看了5、6趟毛病,发票记录你看是你的哇?这一笔我都帮你结算,补助给你了。]

依托高效集成的信息系统,前期南京西路街道、临汾路街道试运行期间,救助平台已经顺利完成救助1811人次,累计救助金额19.9万元,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以上由记者代灵报道。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