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拟在全国范围内出台首部地方性法规规范网络配送
摘要: 目前,上海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1000万辆,其中实际使用量约800万辆。在依赖电动自行车工作的外卖、快递行业中,随着相关从业人员越来越多,各种闯红灯、逆行、闯禁令等交通违法行为也与日俱增。原标题:“失控”的电动自行车: 外卖小哥连闯7次红灯还逆行,上海拟在全国范围内出台首部地方性法规规范网络配送


■劳动报首席记者 包璐影 摄影 王陆杰
目前,上海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1000万辆,其中实际使用量约800万辆。在依赖电动自行车工作的外卖、快递行业中,随着相关从业人员越来越多,各种闯红灯、逆行、闯禁令等交通违法行为也与日俱增。
2020年前三季度,上海已经查处了快递、外卖骑手交通违法行为4.3万起,日均违法量达到了160起。
数据背后折射出的职业现状引发关注。针对网络配送这一新兴业态的崛起,上海拟在全国范围内出台首部地方性法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目前,相关草案审议工作正在进行中。
送一单闯了7次红灯还逆行
中午11时许,天钥桥路南丹东路路口,川流不息的车龙里,一位位身穿蓝色或黄色制服的外卖骑手驾驶着电瓶车肆意穿梭。有些时不时地低头用余光扫一眼架在车头的手机屏幕,有些还没等前方的红灯变绿就加速驶入了马路对面,甚至于在上街沿就有骑手大军直接飞速冲向路口……
随着徐汇交警戴凯伦的到岗,这些逆行、闯红灯、在机动车道上行驶的行为都有所收敛。但仅仅10分钟,他就拦下了3辆有着各种交通违法行为的骑手电瓶车。
可以说,这样险象环生的情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海各个街头上演。戴凯伦直言,最多的一次,他在一名骑手身上发现了累计7次闯红灯和逆行等交通违法行为。
此前,上海也曾尝试使用RFID电子号牌锁定这些外卖骑手。徐汇作为上海最早试点,区域内签约骑手车辆均已安装此类号牌。徐汇交警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在2020年,仅其所在辖区的外卖骑手,闯红灯和逆行的交通违法行为月均就达到了300余起。
对于骑手而言,每接一单就像是按下了计时器的一个开关,他们只能前进,无法暂停。由于配送时经常会遇到红灯、堵车、天气变化、路况不佳等现象,为了不耽误时间,骑手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惜闯红灯。
或许,他们跑赢了时间,但却容易因此输掉生命。市人大代表潘晞晨此前就提交了一份相关建议,呼吁关注外卖骑手的安全保障问题。在她看来,很多外卖小哥简直就是在“以命送餐”。
有数据显示,中国外卖市场规模超6500亿元,覆盖4.6亿消费者,2019年中国全行业外卖订单单均配送时长比3年前减少了10分钟。而这些“提速”的背后是什么?或许就是用生命换来的配送率。
据悉,2019年上半年,上海市共发生涉及快递、外卖行业各类道路交通事故325起,造成5人死亡、324人受伤,平均每天要发生近2起交通事故。而2020年前三季度,上海也已经查处了快递、外卖骑手交通违法行为4.3万起,日均违法量达到了约160起。
超时就要扣钱,拒绝多了就不派单
违法了怎么办?罚款50元。或许,这是交警部门处罚外卖骑手最直接的办法。让人颇感意外的是,骑手们也并不怎么抵触这样的处罚。因为相比交警的罚款,他们更惧怕的是超时后引发的平台退单赔钱。
40岁出头的老金是一名众包骑手,相当于兼职模式,入行已有2年时间。通过骑手专用的注册 APP,他可以灵活支配自己的时间,送多少得多少。
靠着每天送外卖,老金基本实现了月入过万,这些都是他一单单送出来的辛苦钱。每天,老金集中抢送的时间段主要分三波,其中,以上午9点半至下午1点半最为热闹。“一般起步就是八九单同时送,忙得根本停不下来。”老金给记者算了笔账,按照平均7元一单计算,一波小高峰里每1小时就能赚上百来元。
对于老金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有钱赚就是件天大的好事,其他东西都可以暂时放下。于是,送单路上的闯红灯、逆向行驶成了常态化。
“说老实话,干外卖快递的,哪个没闯过红灯?”老金的这句话或许听来刺耳,却道出了外卖骑手最真实的状态。
“谁不稀罕命,可那不也是没办法。”老金打开手机给记者看了一眼“没办法”的原因。只见他的派单系统里一直在不停闪烁,并不时发出接单提醒。
“同时接派四五单是小意思了。”老金告诉记者,像他这种干了两年多的“老员工”,同时接送八九单的也不算厉害,“有些级别高的一下子就能干个十来单”。
派送不准时,骑手就将面临两头的“炮轰”。“一头是客户来电话催单,一头是商家来问怎么还不取餐,太难了。”老金坦言,可最让他们惧怕的还是平台的超时处罚。
据老金介绍,哪怕超时一秒钟都要罚款,一般每单要扣除3.5元,相当于一半的钱打了水漂,20分钟后就是50元,不仅白干还要倒贴。如果客户退单的话,骑手还要全额“买单”,外加接受平台的罚款。“我们每天就指着这些钱,谁能甘心因为多等一个红灯而超时赔钱啊。”老金说。
于是,在自己闯红灯、逆行等被交警处罚时,骑手大多都非常爽气地缴纳罚款。因为和交警处罚50元相比,这笔账怎么算都有得赚。因此,骑手的交通违法屡禁不绝。
那么,明知道自己来不及送,为何不能拒绝平台的派单呢?对此,老金直言:不敢,也不能。理由很简单,“拒绝多了,平台以后给你的派单率就会降低”。这就意味着,自己赚钱的机会要打折扣。
人大代表提出核心建议
外卖送太快也应处罚,平台不能转嫁责任
外卖骑手超时一秒都要罚钱。在所谓平台“算法”派单的刺激下,骑手们选择对红绿灯视而不见。这,已经成为了道路违法乱象中的一种困局。在这次的上海两会上,代表们直击乱象痛点,提出了核心建议。
盈利模式或变相鼓励忽视安全
“解决外卖骑手面临的困境,最重要的是平台企业能够正视、尊重和真正保障劳动者权益,而不是让算法成为只会为企业赚钱的冰冷工具。”市人大代表潘晞晨直言。在她提交的这份建议中,就有一个数据非常醒目:近年来各大外卖订餐平台在全国日订单量约达2000万单。
“外卖订餐平台大都鼓励外卖骑手多送。送的订单越多,提成越多。”在日常生活中,潘晞晨经常能看到这些危险动作:为了多送外卖,大多数外卖骑手一边骑着电动车,一边紧盯着手机,为了沿途顺路再送几单,就更得不停地在手机上刷新,一有附近的、顺路的就马上抢单。
“但是,这样的后果也是沉重的。”据潘晞晨获得的统计数据显示,每2.5天就有1人死伤,每20人中有6人以上遭遇过交通意外。在她看来,这不仅仅是外卖骑手的交通安全意识问题,本质上来说,这是激烈竞争的外卖平台以及简单粗暴的盈利模式造成的。
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拼服务成为了平台重要的着力点,而准点率则是重中之重。在“多送多得”的逻辑下,外卖骑手自然是期盼多接订单。“外卖平台恰恰利用了这一心理,形成了你情我愿的默契。”潘晞晨说,这种业绩考量不乏合理之处,但“唯快是图”也无异于变相鼓励忽视安全风险的投机之举。
外卖骑手不应被算法“绑架”
记者了解到,如果骑手交通违法达到一定量,平台会对这名骑手采取下架措施,但是,这个空缺很快会由其他新加入的骑手补上,而后方的平台却并不会因此而改变派单的算法。
对此,市人大代表施政认为,如果只是强调交警部门在街面上严格执法,那只是“堵”,而不是“疏”。“因为所有的处罚仅是针对外卖、快递小哥个体,并没有对背后的机制找到有效的管理方式。”她说,如若仅是如此,那终究只是外卖小哥一人扛下了所有违法后果,太过流于表象。
“归根到底,核心症结在于平台和企业追求单位时间内的人均配送客单量最大化,算法最终成为了外卖小哥不断产生交通违法的隐形推手。”施政说。在她看来,无论企业平台如何利用“算法”派单,最终都要守住交通和劳动法两条“红线”。
“日常的机动车导航系统会预测车辆的通行时间,外卖快递的配送其实也可以如此操作。”施政认为,需要对企业、平台“算法”所确定的特定路线的配送时间标准,有一个适当的规制,这个标准要以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为前提,并向交警部门提交并备案审核。
同时,施政建议,外卖公司平台可以借鉴交通企业的考核模式。“很多人只知道公交设有慢误点的考核,却不知道我们其实还有‘快误点’的处罚。”她告诉记者,前者是为了保证服务,不能让乘客多等,而后者则是为了保障行车安全,“太快也是一种不守时。”
在施政看来,外卖小哥的配送过程也可以在快与慢之间同步考核。“在一推一拉的过程中,才能将考核指标趋于平衡。”她说,如若只是一味地追求不超时而为此拼命赶路,就相当于机动车驾驶员的疲劳驾驶,“中途休息必须强制。”
平台未尽到相关责任将会受到处罚
面对新兴业态的挑战,多地已开始加大管理力度。针对这些新兴业态所涉及的安全性等相关法律也需要及时修订。
此次新审议修订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草案)》是在《上海市非机动车管理办法》前提下所进行的升级和完善。
新条例中规定,使用电动自行车从事快递以及外卖等网约配送活动的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应当履行交通安全管理义务。包括:监督驾驶人使用悬挂专用号牌车辆;督促驾驶人上路行驶佩戴安全头盔;实施驾驶人违法惩戒机制,引导驾驶人依法、安全、文明驾驶,督促驾驶人及时处理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等。
事实上,上海各区交警部门一直坚持根据辖区快递、外卖的具体违法情况,推出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浦东为例,2017年,浦东交警就开始在辖区内对外卖、快递骑手实行一套交通违法记分管理制度。
这套管理制度由浦东交警支队自创,并不断优化升级。目前,通过给骑手发放标有唯一编号的专用马夹、设定各项交通违法的记分规则、形成一套记分和处罚的标准化流程等等,强化“民警现场执法+企业源头管理”的模式,来更有效地规范骑手的交通出行行为。
值得关注的是,新条例中还有一点特别提到了——根据交通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配送时间、路线等标准和要求,避免引发道路交通违法行为或者交通事故。
对此,潘晞晨告诉记者,在新条例中她看到了这些针对源头管理而提出的举措,并制定了相应的罚则。如果快递、外卖企业和平台没有尽到相关的责任,将会受到处罚,这无疑也是一种机制上的保障,从个体到平台都将面临更大的约束。
让外卖骑手慢下来
外卖小哥对“速度与激情”的比拼,带来了各种交通事故隐患,俨然已成为一种社会顽症。
速度虽然重要,但是安全更重要。让外卖骑手慢下来,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的事,亟须三方联手“踩刹车”!
下单用户调整心态,鼓励他们慢下来。
你对迟到的外卖小哥发过火吗?倘若送达时间稍有差池,就按下“差评”吗?
还记得疫情期间,满城奔波的快递小哥吗?是他们的坚守让你得以安心宅家,减少了感染的风险。
我们应该学会适当的宽容:用五星好评给准点送达的小哥一个首肯;在恶劣天气时多等上5分钟、10分钟。
这些可能微不足道,但至少在心理上能为他们减轻压力。
政府监管强化技术手段,督促他们慢下来。
执法部门应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严打外卖骑手的交通违法行为。
目前上海已试点启动了针对快递和外卖领域的RFID电子号牌。针对存在2起以上交通违法未处理骑手停止派单,直至消除违法。
上海人大正在研究审议《非机动车管理条例》,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推动交通管理部门有法可依,强化监管教育。这是让“失控”的送餐车慢下来的法律保障。
企业平台自我完善,确保他们慢下来。
要真正实现“减速刹车”,归根结底还需外卖平台改变现有的考核制度设计。正是冰冷的大数据算法、缺乏人文关怀的薪酬考核机制,从根本上造成了如今这种送餐车抢单、抢时间的“一路狂奔”现象。
平台企业应尽快改变完善现有的薪酬计算模式,应给予外卖小哥更多的职业保障和收入托底,使他们不必再为接单和生计的压力“一路狂奔”,这是企业平台无法推卸的责任,绝对不能以发展为借口来予以逃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