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文化知识介绍

综合
关注一、风筝文化
风筝—又名纸鹞,是中国发明的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工艺,是中华民族对现代文明的杰出贡献之一。放飞风筝,又是一项有益的全民健身项目。二十多年来,全国各地各类风筝赛事,男女老幼众多人群的参与,风筝的多功能特点,得到了充分体现。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的腾飞也寓意着改革开放的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放飞一条巨龙风筝是对祖国的美好祝愿,是对新时代的美好畅想。龙风筝的大小是按照龙片的直径和长度划定,今天前来放飞表演的特大超龙,直径在30厘米以上,龙身80节以上,长度在100米左右。放飞一条龙需要5~10人齐心协力,还需要4级左右顺风,才能达到满意效果。
龙在我国民间,是一种腾云驾雾、呼风唤雨、造福人类的吉祥之物,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尊严。看天空中,它龙头威武怒发,昂首翻动两目,两腮冲上,龙鼻上翘,龙身笔直,腰节两侧威风凛凛。恰似真龙下凡,张开大口,喷云吐雾······,升腾于碧空之间去迎接四方的来客······。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为了放松为了健身,许多人每到双休日或节假日,总愿意到公园、郊外广场上,象上海的东方绿洲,奉贤的海湾国际风筝放飞场,金山的城市沙滩,特别是今天放飞的浦东滴水湖畔来放飞风筝,放飞心情。一来从喧哗的都市中解放出来,呼吸新鲜空气,放松心情。二来可以在放飞风筝的过程中,体会一下自由的感受,高高飞翔的风筝能够让您的心情一下放松许多。一只风筝只有能够飞起来,才能让人们体会之中的乐趣。
放飞风筝,放飞心情,民间吉言有放风筝能够去病祛灾。诚然,人体通过运动,某种疾病可以得到缓解,并能唤起人们的美感,使其心情舒畅,忘忧忘食,以至“百病不药而愈,百饥不食而饱”。放飞风筝时的昂首眺望,左顾右盼,前进后退,四肢并用,需要灵敏的反应、一定的体力,对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视疲劳都有一定的疗效,不失为一益百益、益智健体的健身好项目。同时风筝几乎成了和平的使者、自由的象征,它联络着友谊,寄寓了人类的美好理想,成为现实生活中一项有意义的活动。让我们一起到蓝天白云下,到大自然中去放飞风筝,放飞希望吧!但是,必须注意:放飞风筝一定要注意安全!
二、风筝的分类、分型标准
风筝是利用气流为动力,用线牵引完成放飞和空中动作的经工艺加工、重于空气的飞行物体。
按风筝的结构、功能和形状,可分为:龙串类(含蜈蚣)、软板类、硬板类、软翅类、硬翅类、立体类、动态类、软体类、软体造型类、广告类、软板串类、硬板串类、软翅串类、硬翅串类、其它串类、盘旋类、夜光风筝、打斗风筝、运动风筝、冲浪风筝、雪地风筝、最大风筝、串类最长风筝和串类最多风筝等共24类。
除动态类、广告类、其它串类、盘旋类、夜光风筝、打斗风筝、软体风筝、软体造型风筝、运动风筝、冲浪风筝、雪地风筝、最大风筝、串类最长风筝和串类最多风筝外,其它各类均分小型、中型、大型和超大型。
(一)龙串类
按风筝腰节直径和节数分型,节数不包括龙头。
1. 小型:直径在15厘米(±1厘米),60 节以上。
2. 中型:直径在25厘米(±1厘米),80节以上。
3. 大型:直径在35厘米(±1厘米),100节以上。
4. 超大型:直径在45厘米以上,120节以上。
(二)软、硬板类,软、硬翅类,软、硬板串类,软、硬翅串类和其它串类
按风筝的平面面积分型(串类以单只风筝面积为准,每串风筝均须5只以上);计算方法为风筝主体骨架的最长乘最宽,其积即为该风筝的面积。
1. 小型:面积在0.4平方米(±0.1平方米)。
2. 中型:面积在0.7平方米(±0.1平方米)。
3. 大型:面积在1.0平方米(±0.1平方米)。
4. 超大型: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上。
(三)立体类
按风筝受风面的面积分型。计算方法为风筝主体骨架的最长乘最宽(或弦长),其积即为该风筝的面积。
1. 小型:面积在0.4平方米(±0.1平方米)。
2. 中型:面积在0.7平方米(±0.1平方米)。
3. 大型:面积在1.0平方米(±0.1平方米)。
4. 超大型:面积在1.5平方米以上。
(四)串类最长风筝
1. 其相邻节片之间的距离不得大于单只节片宽度或直径的6 倍。
2. 每只节片均应有顺序编号,不得有序号跳跃等现象。
3. 测量时取节片之间的平均长度,乘以已放飞节片的只数。
4. “串类最长风筝”最短不得少于100米。
(五)串类最多风筝
1. 其每只风筝均应采取从主引线再分叉引线联接的方式,以一根引线联接的风筝不允许参加此项比赛。
2. 风筝只数的计算是在每组规定的放飞时间内,放飞线定长30米以远的风筝只数。
3. “串类最多风筝”最少不得少于15只。
(六)最大风筝
最大风筝分有骨架和无骨架两种,单一主体的风筝以其主体骨架最长乘最宽为该风筝的面积;软体类风筝以其充气部分最长乘最宽为该风筝的面积。
三、风筝的造型特点
硬翅风筝:因上下两根竹条做成翅膀的骨架,两侧边略高,中间略凹,翅的端部向后倾,平着看去,像个元宝形,所以有人叫它“元宝翅风筝”或“扎燕风筝”、“沙燕风筝”。
硬翅风筝的内容题材、表现的主题式样较多。
如北京流行的“沙燕型”,适宜制作及表现“花篮、鸳鸯、喜鹊、鹦鹉”等,它们在画面上画出“牛郎织女、金鱼童子、莺歌燕舞”等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题材的历史人物、戏曲故事和民间传统。还有花鸟鱼虫、家禽走兽,常见的有莲花、牡丹、梅花,莲花象征着高洁、牡丹象征富贵、梅花象征气节、桃子象征长寿。真是百只鹞子、百种题材,百种美妙的传说故事,寄托了劳动人民质朴深厚的感情。
软翅风筝:如花鸟、鱼虫、家禽走兽,吉祥如意的题材为群众所热爱。它不仅表现生活情趣,而且反映出劳动人民的理想和愿望。
如“鱼”,它的谐音“余”是和“富”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在传统的风筝中有双鱼、龙景鱼、吉庆有鱼、连年有鱼、五鱼瘦燕。即“事事吉利、生活富裕有余”的意思。
运动风筝:也称做竞技风筝,又叫特技风筝、操纵风筝或复线风筝。它是伞翼飞机和传统单线风筝二者结合的产物,风筝能按照放飞者的意志在空中进行起飞、俯冲、旋转等各种花样表演。
和中国传统风筝相比,运动风筝的造型非常简单,大多为三角形和滑翔翼形,以玻璃钢或碳钢棒或树脂棒为骨架,使用降落伞材质的布料或者是尼龙布或格子布缝制而成,色彩鲜艳夺目。
芭蕾编队,编队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几只风筝作一些集体动作,这样在特技的基础上编队风筝走位更为精准,更好控制,速度也是适中不会很快,而且还可以做一些基本的翻滚动作,简单翻滚动作例如:轴翻滚,半翻滚,垂直降落,突停,悬空等。
复线操纵风筝:多数造型为三角形,大色块,飞行动作多、速度快,所用的骨架由碳合成纤维制成。这种材料看来像塑料,实际比钢还要硬,即使遇到很强的风也不会折断。
随着时代的发展,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难度的加大,复线操纵风筝需要相当的体力和技巧,很快被人们作为特种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目前在东南亚、欧美地区非常盛行。复线操纵风筝已经成为国际风筝竞赛的佼佼者,分为个人、双人、团体三个项目。
放飞风筝的技巧
放风筝的手法一般为提、带、掖等。“提”就是持线人做上提之势, 使风筝顺势上升。"带”就是举手于肩上,引钱向后使风筝受风力上开。“掖”就是横向移动,除手外可配合步法,如风筝向左倾斜,即持线向左掖,使右方多受风力二吃重,左方可乘机升起,反之亦然。如果由于风力不稳,出现风筝打转的情况,可以脚步前移或放线,减小风筝受力程度使之平衡,如果风筝飘飘欲落,则脚步后移或收线,以增强受风力,使风筝上升。
根据不同的风筝类型,放飞风筝需要注意关键的地方,只有抓住要领,才能让风筝达到理想的放飞效果。放飞有尾巴的板子风筝,要求风筝的钢线要扎的正确,风才会对其产生斜向上的推力,尾巴起到平衡的作用。 如果风筝飞行方向与风向产生偏差时,可以调整纲线的位置,使其与风向一致;如果风筝在空中打转,则可以增加尾巴的长度或重量,如果风筝在空中下沉,则要减少尾巴的重量。没有尾巴的板子风筝:放飞的原理与软翅风筝有相似之处。当风的推力把风筝推向空中时,两侧和下部由于是用线代替骨架,因而受力后会形成两个大小相等的风兜,使风筝保持平衡。
一个人放飞小型风筝时,先把它抖起来。风筝吃风后,一边抖一边放线,在风力足够的情况下风筝能顺势起飞,不用奔跑。若是中型大小的风筝,则由一人手举风筝,顺风向站在下风处,放的人站在上风牵线,两者相距20米左右,当风力恰当时,举风筝的人上举抬手,牵线人则迎风跑动,以增加风量流速,风筝有了足够的升力,则可放飞手中风筝。放飞串类风筝和龙头风筝,需要较多的人,要等距站好,手持风筝相应部位,等统一发令,由头至尾。顺序放飞,时间上要衔接紧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