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完成 农业用水量节约10%

话匣子FM
关注原标题:[听]上海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面完成!近三年,上海农业用水量节约10%
全市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今年迈入收官之年,截至目前,上海已全面完成204万亩农田的改革面积,基本建立了“水价有核定、用水有管理、计量有制度、设施有管护、节水有奖励”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新模式。和试点之初相比,全市农业用水量节约了10%。农田水流入河道的现象也已几乎绝迹,农业面源污水得到有效控制。

记者在奉贤庄行的存古村姚东泵站看到,水务工作人员正在对泵站设施进行检查,并仔细登记运行记录。今年,存古村农田用水量仅148万吨,而去年则是244万吨,节水量近40%。尽管这其中有今年夏季雨水丰盛的因素,但如此高的节水率也离不开村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精准实施。

存古村村书记黄记强告诉记者,村里共有19个家庭农场,为了能够精准灌溉,杜绝此前的粗犷式用水方式,从去年开始试点聘用“泵站主任”,每个“主任”对口负责一个家庭农场的灌溉工作。“过去农民节水意识不强,浇灌农田就从河道取水粗放‘漫灌’,往往要等所有农田都灌满后再关闭泵站,现在每家的泵站主任在开启水泵后,就会下田巡视,一旦这亩农田“喝饱水”,就及时关闭开关,避免浪费。”

此次改革还间接或直接的提高了农民收入。按照“总体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原则,通过村委同用水户代表进行协商,各村向农民收取的打水费普遍降低,由原先的50-100元/亩降低至30-50元/亩,部分村已经不再向农民收取打水费。另外,根据考核办法的规定,对节水显著的村、机口放水员发放奖励补贴。

不少村民也在改革中切实感受到了农村面貌的变化。施水价改革以来,庄行镇采用日常运行属地化和维修养护市场化的模式,由村委协调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户负责灌溉设施日常运行。庄行镇副镇长蒋国强表示,目前,我们正在建设农业智慧管理平台,未来将因地适宜地实施精准的“个性化”灌溉,从而进一步提升农业节水。
蒋国强说:“这就是我们前两年修好的一些水泥明沟,他在输送水的过程当中,侧面更加的光滑,也就减少了水在流动过程当中的一些阻力,你看他这里面没有孔洞的,就很好的遏制了水的跑冒滴漏的现象。我们有一些田地,准备做一个24小时的监测,特别是对土壤的含水量,对土壤的肥力的情况,以及我们土壤的目前的一个病虫害的情况,进行24小时的监测,做到这个精准用水。”
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正是上海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最显著的成效。据市水务部门介绍,上海地处平原河网,水量充沛,农田面积少、灌区小而分散,农业用水方式相对粗放,农民节水意识不强。为了节约农业灌溉用水,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完善设施管护机制,健全农业水价机制,从2017年开始,上海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经过几年的推进,本市全面完成204万亩改革面积核定上报;农业水权全部逐级分配到村;全市灌溉泵站通过“用电计量、以电折水”方式实现计量全覆盖;协商定价模式在全市推广,精准补贴节水奖励全面实行;全市农田水利设施长效管护实现全覆盖,基本建立“水价有核定、用水有管理、计量有制度、设施有管护、节水有奖励”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