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管理部门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话匣子FM
关注科创板、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开放……,陆家嘴论坛上,来自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的主要领导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下一步发展带来满满的政策干货。请听本台记者俞承璋、赵宏辉发来的报道:
已经开板一年的上交所科创板肩负着推动中国经济创新转型的使命。在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看来,战胜疫情,恢复经济,最终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撑。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促进创新资本形成的机制优势,大力推动科技产业与金融的连续循环,助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实现再连接、再优化、再巩固,证监会将继续推进科创板建设。
加快推出将科创板股票纳入沪股通的标的,引入做市商制度,研究允许IPO老股转让等创新制度,抓紧出台科创板再融资管理办法,推出小额快速融资制度,支持更多的硬科技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发布科创板指数,研究推出相关产品和工具。
作为中国金融开放的前沿,上海正成为开放的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认为,全球一流投资者只要投资人民币资产,首先会想到上海。
全球的机构投资者都能够方便地在上海开展跨境投融资活动,特别是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货币政策仍在正常区间,人民币在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利率相比较,人民币的利率是最低的,但是对主要可兑换货币还保持较高的利差,所以人民币的资产对全球的资产配置有很大的吸引力。
易纲说,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可以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方面进一步先行先试,只要符合反洗钱,反恐融资和反避税监管要求,正常贸易和投资需要的资金都可以自由进出。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在金融领域,中国将一如既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完善配套法规制度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中外机构在产品设计、股权投资、公司治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合作,提高外资参与中国市场的深度。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逐步拓展计价结算、交易和储备功能,提高人民币可自由使用程度。支持区域金融改革开放,特别是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
近年来,结合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上海科创中心等国家战略落地,上海已经实施了高水平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开放,并在外债融资、资产跨境转让、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创新开放举措,有效提升了上海资本项目开放水平。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潘功胜表示,上海资本项目开放水平有望升级。
下一步,国家外汇管理局将继续支持上海率先实施更高水平的资本项目开放。同时,完善跨境资本流动的“宏观审慎与微观监管”的管理框架,健全“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的审查机制,做到对外开放和风险防控的一体推进。
以上由记者俞承璋、赵宏辉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