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提88条支持政策 聚焦三大重点产业

话匣子FM
关注封关运行半个月后,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昨天(2)正式发布产业规划和相关支持政策,围绕功能创新、政策突破、财政支持等方面提出88条具体举措,将聚焦三大重点产业,力争到2035年建成十个中心。请听本台驻临港记者赵宏辉发来的报道。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要发展第一大产业是国际供应链管理,将会大力培育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对在洋山深水港、上海南港挂靠的船公司,每新增一条外贸航线,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此外,在国际船舶登记业务方面也有创新支持。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特殊综保处副处长宋鹏霖说,
[鼓励境内建造船舶在中国洋山港登记,可以视同出口,实行出口退税,这是一项制度创新。希望把国际航行船舶更多聚集到洋山深水港,这样洋山深水港作为全球枢纽港的地位会进一步凸显。]
支持国际高端制造及相关服务业,新政提出,将会鼓励保税研发设计、保税加工和制造、高端检测维修和高端智能绿色再制造等产业的发展,还会提高重点产业贸易通关便利化。美华系统总经理王月桥说,他们服务的一批制造加工、研发设计类企业都将受益。
[像我们服务的有一家医药企业,平时进口很多关键原材料都是要交税的,但是整个医药产业链和研制过程都是非常长的。享受保税研发,进口这些原材料就可以不交税,整个研发成本就会可控而降低。]
第三大产业是跨境综合服务业,离岸转手买卖、大宗商品交易、融资租赁、跨境电商等都包含在内。其中,对于区内支柱产业的大宗商品交易业务,政策明确,将对交易产生的印花税给予最高6000万元奖励。自贸联发公司营销中心副总经理任翔说,这将更好促进这一产业蓬勃发展。
[区内在大宗商品交易方面,一年贸易额高峰时期达到2000多亿。随着这些政策落地,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会促使这些企业更多进行铅锌铜和橡胶这方面交易,促进大宗商品交易在区内更大发展。]
要培育壮大这三大产业,还离不开跨境金融的支持。为此,政策还提出探索自由贸易账户本外币一体化、跨境资金自由使用等金融创新试点。到2035年,洋山特殊综保区将力争建成国际中转集拼、国际分拨及配送中心、国际订单及结算等十大中心。宋鹏霖说,他们将结合不同区域的条件,着力发展优势产业。
[像芦潮港区域,本身就有大宗商品、融资租赁的产业基础,未来向国际资金管理中心、资金结算中心去发展。浦东机场南侧在现有大飞机生产制造之外,向前后两端产业链去布局,飞机的检测维修、融资租赁、航空金融业务去拓展。]
以上由驻临港记者赵宏辉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