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发布促进在线新经济行动方案 加速拥抱在线新经济蓝海

新华社
关注原标题:上海:政策升级、监管创新,加速拥抱在线新经济“蓝海”
新华社客户端上海4月13日电(记者 周蕊)疫情下异军突起的在线新经济如何转化为长久的经济发展动能?上海最新发布《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将通过更包容的监管、更开放的场景、更优质的服务和更创新的生态,打造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
在线新经济:政策促动迎来“升级版”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有的生产生活模式,也为在线新经济的蓬勃兴起带来了新机遇。上海最新发布了《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2年,将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在线新经济发展高地。
“上海作为一个特大型的城市,产业门类齐全、各类应用场景丰富,具备新经济新业态率先萌发和成长的先天条件,只要我们采取包容鼓励的态度,一定有助于新经济的加速发展。”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13日在此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行动方案》将帮助疫情期间涌现出的好做法加以固化和推广,予以更包容的监管、更开放的场景、更优质的服务、更创新的生态,打造经济新场景新动能,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转型升级。
根据《行动方案》,上海将集聚“100+”高成长性创新企业,推出“100+”应用场景,打造“100+”品牌产品,突破“100+”关键技术。包括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远程办公、在线金融、在线展览展示、生鲜电商零售、“无接触”配送、在线医疗送等12个领域被明确为发展重点,其中上海明确将建设100家以上无人工厂、无人生产线、无人车间,聚焦发展柔性制造、云制造、共享制造等新制造模式,建设20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总工程师刘平介绍,选择12个重点领域是经过专家学者、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对在疫情中得到爆发式增长并有望持续发力的行业进行分析研判,同时对比2003年SARS后经济复苏情况得出的。“这些领域有的是因疫情倒逼而新催生出来的新业态新模式,‘无中生有’,包括远程办公、‘无接触’配送等,有的是将线下成熟的业态模式转移到线上线下相互融合,也就是‘有中启转’,包括在线展览展示、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还有一些则是已有模式在疫情期间得到发展壮大,也就是‘转中做大’,包括无人工厂、工业互联网、在线文娱、生鲜电商零售等。”
实体商业:加速“拥抱”在线新经济
疫情下,曾经被寄予厚望的体验经济被“撞了一下腰”,但通过直播等新模式,上海商业依然在迎来自己的春天。
线上下单,在家“足不出户”就能吃上新鲜的蔬菜瓜果,生鲜电商在疫情期间逆势增长。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介绍,一季度,上海生鲜电商累计交易额88亿元,同比增长167%,订单量增长80%。在疫情严重的2月份,主要生鲜电商平台每天订单有50万单,销售猪肉约150吨、蔬菜约500吨。“越来越多的居民使用智能手机线上买菜,40岁以上的用户增长加速,生鲜电商平台疫情期间的订单客单价由原来的40元增加到100元以上,活跃用户数量同比增长一倍多,线上订单的比重也大幅增加。”
同样加速拥抱新经济的还有实体商圈,数字赋能商圈、商街、商户转型升级,云逛街、云购物、云展览、云走秀、云体验等新模式正在形成。以近期结束的上海时装周为例,受到疫情影响无法在线下如期举行,主动“化危为机”,联合天猫举办了全球首届“云上时装周”,吸引了151个品牌参与,一周直播观看量达1100万人次,总人数400万,销售额超过5亿元。
刘敏说,根据《行动方案》有关要求,下一步商务部门将加快培育一批示范效应好、带动作用强、市场影响大的电商平台,培育壮大新兴消费,推动上海在线新经济发展。推广直播电商、社群电商、“小程序”电商和音频、视频分享平台等新业态,鼓励电商平台与商场超市合作,推动传统商业的数字化升级改造,与农贸市场合作打造“数字菜场”,同时积极加速“无接触”配送发展,支持冷链物流、限时速送、夜间配送等新型物流配送模式。
政府、机构:创新监管和服务模式,主动作为
“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企业服务云”“投资促进服务平台”等为企业提供不见面服务,“企业服务云”日均访问量达平时的5倍……在上海,加速拥抱在线新经济的,不仅有生机勃勃的企业们,更有政府和银行等机构创新监管和服务方式、主动作为的身影。
专门服务于企业年报的聊天机器人,优化“三品一械”广告审批程序,开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线上申请通道”……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陶爱莲介绍,上海率先在全国实现电子执照电子印章同步发放,为企业“无纸化”经营创造可能。企业在开设成功后,可以通过全国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下载电子营业执照以及电子印章。申请成功后,企业可以在网上办理登记注册、年报公示、涉税事项、“五险一金”等各类业务,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开办的便利程度。
陶爱莲说,市场监管部门还推出了“零跑腿、零见面”的信用修复机制,为企业复苏提供机遇。其中,对生产经营疫情防控物资的重点企业申请移出经营异常名录的,只要企业提交的申请及其相关证明材料齐全,书面承诺公示的信息和提供的资料真实、合法、有效,就采取筒化流程帮其尽快移出。截至目前,上海共移出9461户异常名录的企业。
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葛平介绍,不少金融机构主动作为,帮助小微企业在疫情下健康发展。比如,中银金科帮助其母公司中国银行运用视频尽调、远程审批等科技手段,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对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药科研等重点领域中小微企业的贷款申请,最快在1天内完成审批放款。浦发银行则加快完善线上金融服务,建立线上贷款绿色通道等举措,为各类企业提供包括授信、融资、结算、理财、供应链金融等一揽子线上、无接触金融服务。
最新发布的《行动方案》也提出,针对在线新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瓶颈,将强化产业创新协调机制,加大跨部门、跨层级合力推进解决问题的力度,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探索适用于新业态新模式“沙盒”监管措施,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准入门槛,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均应允许相关市场主体进入,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创新新型跨界产品和服务审批制度,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为新业态发展留足空间,探索扩大免罚清单等容错监管方式。
在多项举措的保驾护航下,截至3月底,上海共有市场主体274.35万户,同比增长6.8%。就3月而言,新设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总量达到1884.28亿元,增长了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