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上海 政务频道

江湾医院将作为虹口的康复诊疗中心 有这些特色

上海虹口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原标题:江湾医院将作为虹口的康复诊疗中心,有这些特色→

“我恢复得很好!基本生活可以自理了。回想整个过程,就好像是重生一样。”李先生因外伤致颅脑损伤,在三甲医院完成手术治疗后,遗留意识障碍、肺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日常生活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为恢复机体功能,转入江湾医院接受专业的康复治疗。

在江湾医院康复团队的联合诊疗下,通过药物治疗、偏瘫肢体综合训练等康复治疗,帮助李先生改善了各项功能障碍,提高活动能力,促进言语和认知功能康复。如今,李先生已出院回家,在家人的照护下,基本实现了生活自理。

打造临床康复“一体化”

像李先生这样的“重生”病例,在江湾医院并非个案。经过多年建设,目前,虹口已将江湾医院打造成为集精神卫生、医疗护理、康复保健于一体的综合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医学科学领域的“三驾马车”,不过,目前的情况一般都是先“医治”再考虑康复的问题。事实上,按照现代康复医学的理念,任何一个临床医学学科都需要康复医生跟进辅助。

“做不做康复,病人的生活质量可能有天壤之别。而做康复的时机,直接影响着后期效果。”江湾医院院长宋剑介绍道,该院遵循“大康复、强综合”的学科发展模式,经过多年探索,逐渐形成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医疗与康复治疗相互“融合”的诊疗模式,每一个亚专科均由临床医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临床护士和康复护士共同组成综合性康复诊疗团队。

临床医疗与康复治疗相互融合的诊疗模式,意味着从病人入院治疗开始,“康复”就贯穿始终,让“医治”和“康复”不再剥离,实现“一体化”。

以一位病人的髋关节置换术后临床路径为例,“康复”“医治”融合后,医生在为其制定治疗方案之初,便纳入健康教育处方,并随着治疗的推进,开展康复评定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不断更新整体治疗方案,加入运动疗法、平衡功能训练、等速肌力训练、关节松动训练等康复手段。

有研究表明,早期介入康复医疗的患者功能恢复明显,而且总体上住院天数有所缩短,医疗花费开支也有相应减少。大量数据和案例都显示,没有接受早期康复医疗的患者医疗花费是接受者的2倍到3倍。

截至目前,江湾医院在神经康复、骨关节康复、心肺康复、老年康复、中医康复、脏器康复及康复治疗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突出的学科优势,开设多个特色专科及专病门诊。

专业服务延伸至家庭

虹口作为本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中心城区之一,辖区内居民对“康复”有着较高的需求。为此,“十三五”期间,虹口区政府与上海健康医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推进虹口区域康复医疗中心的能力建设发展。当下,包含江湾医院在内,一个由13家医疗机构组成的虹口康复医联体已搭建完成,形成了大学、医院、社区(居家)的“治疗+康复”模式。

康复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康复医联体的出现,把病人的康复手段延伸到家中,通过专业康复人员下社区指导、到病人家中上门指导等,帮助病患缓解身体的痛苦,更提高其生活质量。

7月底,为充分发挥虹口康复医联体平台资源,促进智慧康复与大健康发展,加强学术交流合作,提升专业人员神经重症康复治疗能力,江湾医院联合上海健康医学院康复学院,召开了“北外滩智慧康复&医联体高峰论坛”暨“基层医院神经重症康复培训班”。>>>了解详情

据悉,本次论坛以“标准引领、智慧创新、医康融合”为主题,聚焦康复领域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创新。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来自瑞金医院、华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江湾医院等沪上医疗机构和台湾海峡两岸医师交流协会的康复医学领域专家,围绕“慢病康复管理新进展”“二级公立医院向康复医院转型的实践”等议题作主旨演讲,分享康复医学临床实践新成果,交流和探讨现代康复领域发展方面的新理念、新做法和新进展。

康复医联体平台完善了虹口区域医疗资源的布局和医疗特色的覆盖。区卫健委透露,原江湾医院地块整体改建为北部公共卫生中心,2020年启动施工,原地块功能将融合区疾控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和医疗康复中心,全面提升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能级。今后,作为虹口的康复诊疗中心,江湾医院将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期。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