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科教标杆 一起来看这些学校如何擦亮创新名片

浦东发布
关注原标题:培育科教标杆!一起来看这些学校如何擦亮创新名片
近日,浦东新区新一轮(2023-2025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名单出炉。一起来看部分学校的创新做法↓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长期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2008年起全面实施创新素养培育项目,在创新教育方面的探索走在上海和全国前列。
2010年航头学校荣获首批“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学校以科技教育为载体,在教育创新中实现创新教育,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素养,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科技后备人才。

2000年至今,二附中学生代表中国连续23年入围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并获大奖20多项。5名学生因表现突出荣获小行星命名资格;4名学生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中国科协主席奖”;千余名学生在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
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
自2007年申报成为浦东新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上海市进才实验中学逐渐形成了独有的科技特色,在“为每位学生的卓越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下,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提升科技创新素养。
作为浦东新区科技特色学校,信息科技类的机器人是学校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同时还引进了编程和人工智能课程。

学校辅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近三年青少年创新大赛全国赛获奖1人次、市级奖项65项、区级奖项54项;明日科技之星评选市级提名、希望之星5人次、区级25人次;市少科院优秀小研究员1人次;浦东小院士1人次、提名1人次。
学校获得的荣誉有:区十佳科技特色学校、十佳科技特色学校提名奖、区青少年科技节先进集体、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赛复创智杯”优秀组织奖等,连续3年科创教育指数综合测评荣获“优秀”并在浦东新区学校科技教育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
上海市吴迅中学
上海市吴迅中学连续两轮获评“浦东新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模型”为学校主推的科技特色项目,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人人“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科技教育新局面。

车模社团和船模社团为学校科技特色亮点,荣获“上海市学生科技创新社团”称号,第12届上海模型节系列活动优秀科技模型社团称号。

学校不断深化科技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在全国、市、区科技各类项目比赛中,历年取得多项优异成绩。学校曾获浦东新区青少年科技节——“百校科创特色现场展示活动”一等奖, 2019、2020、2021学年浦东新区中小学科创教育指数综评优秀。
上海市南汇第二中学
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健康快乐智慧成长,在“择高而立,向宽而行”的教学理念引领下,南汇二中正努力创建“有宽度的学校”。学校将所有科技教育和活动都纳入课程建设的范畴,初步构建了具有二中科技教育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建设“宽社团”活动群,推进兴趣爱好课程的全面实施。学校建有创新实验室、安全体验馆、创意坊、学生探究区、头脑奥林匹克等专用活动室;开设创意、OM、创客机器人、趣味编程、手工编织、手工小制作和智能机器人等科技类社团,编写《创造发明的方法》《科技》《小课题小方案设计》和《编织》等校本教材,提升了科技活动的质量。

构建“创新型”科艺载体。每年科艺节开展“科普宣传”“科普实践”和“科普竞赛”三大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上海市航头学校
坐落于三区交界的上海市航头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科创教育已深耕了23年。航头学校是首批上海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校,首批十三五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
学校由一支不同学科教师组成的科技辅导员队伍,负责”创造发明、模型制作、科幻画”为主要特色的科创项目,配套搭建了6个创新实验实践平台,还建设了具有农村学校特色的智慧农业实训基地,为学生科创活动搭建场所。
多年来,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创大赛、明日科技之星等科创活动;每一届未来工程师大赛都有航头学校学生的身影;在今年的上海市建模比赛中更是优异成绩,参加的三组队员全部入围全国大赛。学校秉承“厚德育能 创新卓越”的办学理念,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教育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创新”逐步成为学校文化。
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城小学
浦东新区新城小学是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在浦东新区科创教育指数综合测评中连续三年荣获“优秀”。学校以“润生命之新 求教育之真”为办学理念,以科创教育为抓手,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实践体验,形成人人积极参与科技活动的良好氛围。

创新思维教育是学校科技教育特色。是“DI上海市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模范学校”。学校以DI创新思维和OM活动为特色项目引领,整合学校力量、社区资源、家长资源成立了DI创新思维工作室,编制了各年级《DI创新思维活动资源包》,开设DI思创社团,《低年级CTS创新思维》线上课程等,并建立相关课程评价机制,形成良好的DI创新思维项目的梯队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围绕DI创新思维特色项目,以点带面开展各项科技活动,形成学校科技教育特色亮点。
组织学生进行创思活动,积极参加区市OM创新学习活动亲子擂台赛、OM创新思维大赛、DI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等,通过一场场的比拼,不仅是一次科创教育的实践和锻炼,更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快乐,这些都将对孩子们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学校“新城炫彩队”连续五年晋级全国赛,在DI全国展示活动中获得达芬奇奖、文艺复兴奖的好成绩,学校多次获得OM创新学习活动亲子赛、OM创新思维大赛区优秀组织奖。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外国语小学
“好奇与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南汇外国语小学以“创意”赋能科技教育,自2013年引入DI创新思维项目以来,将其作为科技特色品牌打造的重要载体和标识。
学校在开展DI项目过程中,秉持“科技与艺术交互、思维与表现融合”的原则,在“天马行空,任我创意”项目活动理念的指引下,实现学生“个性的张扬与生活的回归”。同时,围绕“普及、常态、优选”的实施策略,一方面,积极研发覆盖低、中、高全年段共四册的《DI小课堂》校本课程资源,并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另一方面,定期开展“DI小院士”评选活动,展现学生科技特长,点燃思维火花,也为DI校队不断注入一个个思维灵活、充满睿气的平凡少年,真正体现“向着平凡生长”的办学理念。
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
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倡导在“兴趣体验”中走进科学,兼顾普众性和精英性,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可持续发展。
学校“无人机社团”贯彻“玩中学,学中玩”的理念,让社团每一个成员在团结、拼搏氛围下感受科技创新的力量。平时的刻苦训练,赛时的默契配合,让他们站上了市、区乃至全国的最高领奖台。今年5月份,他们又在韩国“无人机世界杯”的赛场上取得了团体亚军的优异成绩。

学校“有机种植社团”融入劳动教育、环保理念,将科技种植与学校绿色环境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各种知识、经验和技能,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指导教师王雪丽获得第38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教方案-科技教育活动类一等奖和科教育苗奖。

学校“DI创新社团”培养和提高了学校学生的创造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组建一年以来收获了区技术挑战小学组一等奖、明日之星挑战幼儿组二等奖,指导教师刘智斌获优秀指导教师,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上海市浦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上海市浦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是首批十四五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开设有AI编程、无人机、乐高、机器人、城市创造者、科学三千问等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科技校本课程。

学校围绕生物版块,在不同校区开设“小小园艺家”、“自然笔记”、“我与苗苗共成长”等特色项目,引导学生在项目中观察、记录、探究,增强与校园、自然的联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各类生物特色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兴趣,如昆虫、鸟类、植物等摄影活动、家庭盆栽养护活动、家庭蔬果种植视频活动。学校还以“科技节”为契机,使学生充分领略科学魅力,展现科技才华。在浓厚的科技氛围中,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活动,并屡获嘉奖。
上海市浦东新区育童小学
浦东新区育童小学把科学教育确立为未来学校发展的特色之一。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扎实推进科技教育,努力拓宽视野、拓展途径、以点带面,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形成了扎实有效的行动策略,让每一个儿童得到了适切发展、和谐发展。
学校确立了机器人项目为学校的科技特色项目,学校配置了机器人创建创新实验室。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确定了不同年级达到不同目标。在一年级开展画机器人如一笔画、水彩画、蜡笔画,并讲出自己画的机器人的本领有多大;二年级开展纸质机器人如制作纸质机械抓手;三、四年级开展拼装机器人如滑雪机器人、跑步机器人、爬梯机器人、爬绳机器人;五年级开展轮式机器人制作和基本程序编写活动如改进滑雪机器人、跑步机器人、轮式机器人。校级机器人组着重机器人创意课程利用软件编写机器人程序。

车辆模型作为学校的项目建设的另一个特色项目,学校拥有车模创新工坊、室外越野车障碍赛场所,初步完成了车模校本课程的编写。

自然笔记作为学校项目化学习的内容,也是学校开展的科技特色项目之一。学校在开展项目化学习自然笔记的过程中,利用课外的时间研究多样的校外自然情境,积极邀请校内多学科教师为有效实施寻求更多方面的师资力量,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提升。在整个项目中贯穿多学科内容如文学知识、科学知识、综合实践知识、美术知识、STEM知识等。在多学科知识间发生重合是常见的。通过“自然笔记”项目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对其进行减法,把项目内容做深做精。把更多时间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有针对性科学性的进行自主探究。

上海市川沙中学
上海市川沙中学是“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源起川沙孔子庙,沐贤浦东“内史第”,学校底蕴深厚,名师辈出。八十年来历风云变迁,而育人初心弥坚。
学校秉持“务实”的校训精神,形成以“务实”为核心的“五养”课程体系,学校是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创新素养项目实验学校。

学校通过搭建课程平台、硬件平台、活动平台,全方位为学生创新素养的发展提供保障。课程平台方面,学校有既有学校老师开设的校本课程,也有外聘专家开设的课程,如机器人、无人机、结构设计、生物创新等相关课程,同时建立配套实验室以作为硬件平台支撑。此外学校每年还举办科技节、航天展、学术答辩会、创养小院士评选、外出参观科技场馆等活动,让学生充展现自己的科创成果,促进全校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科教配套设施完善,目前有4个市教委直属的科创项目,包括综合理科智慧创新实验中心(一期、二期)、生态环境创新实验室、基于大数据文理综合创新学习基地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综合理科实验室。
学校科教遵循“一体两翼”模式开展,以课程为主体,科技社团和主题类科技活动为两翼,强化覆盖面。学校的拓展选修课、初高中探究性课程和课后服务中,共计开发了30多门课程。国际生态学校、天文社、奇思妙想创客社等10余个科技社团为师生科创搭建平台。

生态环境教育是浦外科技教育的特色项目之一,学校以国际生态学校项目的七步法进行生态环境教育。自2013年成立以来,一直被国家环保部授予的“绿旗荣誉称号”,并获得上海市“绿色学校”称号。
上海市康城学校
上海市康城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办学以来,始终把科技教育当做学校特色教育工程来做。学校通过学科教学渗透、校本课程建设、活动体验和竞赛活动等,全面打造学校的科技教育特色,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技素养的学生。
学校夯实基础,做实保障,配置所需的科技产品和科教硬件设施。学校创建了模型科技创新、机器人创新、遥控车跑道、人工智能等实验室。在“模型科技”和“人工智能”两个特色项目的基础上,学校不断拓展科技创新项目,开设了如“模型科技、人工智能、创意设计、Scratch编程、3D打印、创新课题”等科技特色校本课程。


学校努力为学生提供展能的平台,一年一次的科技节是学生展示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舞台。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市、区各类科技活动和比赛,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锻炼机会。


学校连续两年在科创教育指数综合测评中荣获“优秀”,在新一轮的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复评中也荣获“优秀”。
上海市浦兴中学
上海市浦兴中学依托“育人为本、开潜扬长”的办学理念和“让每一个生命兴然生长”的办学宗旨,把“坚持普及性、倡导综合性、追求长效性”作为科技教育策略,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


学校聚焦核心素养、“双减”和“双新”,通过基础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来创建基于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跨学科特色课程系统,在巩固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基础上,推动跨学科项目化实践,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为此,学校在“乐”字上做文章,优化了“乐陶”“乐木”和“乐创”的“三乐”系列课程,以信息技术作为辐射和联结其他课程的手段,形成了特色课程群,丰富了学校课程体系。


上海市南汇第四中学
上海市南汇第四中学是2008年创办的一所公办初级中学,地处浦东新区惠南镇中心城区。学校在“健康第一、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的指引下,秉持“崇德尚智,始终如一”的校训,努力把南汇四中办成“人文见长、全面发展、质量一流”的浦东新区优质学校。


作为浦东新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南汇四中以科技特色课程为牵引,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科技教育,先后编写了《头脑OM》《环境教育》等科技校本课程,将科创融入科学、劳动技术、生命科学、地理、信息科技等课程。学校还定期邀请院士进校园开展科技专题讲座,举办校园文化科技节,以此促进科技的推广和普及。同时,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科技类社团活动,涵盖了头脑OM、建筑模型、植物识别、车船模型、科幻画创作、flash动画制作、编程、3D和机器人等课程。此外,学校开拓了“乐耕园”基地,为植物探究社团和学生劳动教育提供了学习与实践的平台。




学校着力打造头脑OM、植物识别、建筑模型等本校强势特色项目,学生在区级、市级、国家级甚至世界级比赛中屡获佳绩,2019年获线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总决赛初中组亚军,2020年获亲子赛金擂主,2022年获线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总决赛初中组季军。
上海市浦东新区园西小学
浦东新区园西小学以“为学生打造一所充满活力的科技校园”的办学理念来发展学校的科技教育。




在区重点课题《基于高阶思维培养的小学活力课堂的实践与研究》的引领下,整体规划各类科技教育课程,在三类课程中充分发挥科技教育的作用。自信、主动、求知、浸润式的“活学”科技课程为学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了良好的根基。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个科技“活创”课程和社团,如“CTS思维创造力”课程,“OM创新思维”社团、趣味编程社团、小西西种植社团等26个社团,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激发兴趣、主动参与、体验式的“活用”课程和学会合作、主动探究、互动式的“活创”课程让孩子们受益匪浅。同时把家长资源引入校园,“尚美小西西 筑梦1+1+1”活动,让家长成为学校科技教育的生力,家长利用社会资源让我们的孩子获得了更多科技知识。
上海市浦东新区昌邑小学
浦东新区昌邑小学科技教育发展理念是“科技,让教育精彩无限;创新,让生命充满活力”。学校科技教育围绕素质教育这条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创新实践活动,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学校在两校区分别开设了《能力风暴-机器人》《理科小实验》《乐高编程》《STEAM 编程》《无人机》《未来科学之星》《小小神农》等拓展型、研究型教学。

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镇中心小学
浦东新区三林镇中心小学始于1903年创办的“贞固蒙学堂”。


赓续“坚持正道、始终如一”的贞固校训,全校师生笃行致远,开拓了科学创新的新阵地。学校基于“求真知、固根本”的精神内核,先后开办了3D打印、智能机器人、创客教育等科创项目,机器人和创客教育也作为校的特色课程。以校本智能机器人课程为起点展开对学生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实践等三方面的培养,在摸索过程中兼顾普及与提高,达到了创客教育与机器人项目融会贯通的新高度。在秉持“坚固基础”的前提下提供学生自主选择、自由发展的平台,给予追求“真知识、真道理、真本领”的机会。


通过举办科技节等校内活动选拔优秀的创意,鼓励并辅导学生参与各类主题活动。力求将创新素养培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之中,实现普及与提高共抓、活动与课程并行、促使学生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以及科学素养的未来科技之星提供成长的苗圃。
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外国语小学
浦东新区临港外国语小学在“阳光教育”办学理念引领下,秉承“阳光共享,智慧共生”的校训精神,确立了“爱智共育”的教育目标。


在丰富多彩的科技教育活动中,车辆模型特色教育脱颖而出。由低年级“普及”向中高年级“提高”层层推进,由机械制作到智能实践,由模仿拼装到自主创新……学生们思维的火花不断地碰撞、闪耀,享受着特色教育带来的快乐!

上海市浦东新区莱阳小学
浦东新区莱阳小学秉承“传承与发展”,积极贯彻落实“用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的办学理念,着力构建“励志、崇德、体验、创新”八字校风。依托学校办学理念,立足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每一个学生终生发展的目标,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系列活动,充分彰显市科技特色学校优势,培养“身心健康有信心,德识合格有特长,会学会玩会思考,动手动脑会创造”的学生。


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以模型与创新教育为特色的科技教育格局,培育了一支乐于动手、敢于创新的科技教师队伍,带领学生们在各级各类模型与科创大赛中屡获佳绩。近3年,学校师生在各级各类科技活动中,荣获国家奖项15项,市级奖项96项,区级奖项110项。
来源:浦东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