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上海 政务频道

在2023上海书展主会场 感受浦东阅读的新鲜活力

浦东发布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原标题:在2023上海书展主会场,感受浦东阅读的新鲜活力

熙熙攘攘的上海展览中心、各领风采的展位展台、座无虚席的讲座签售、低头淘书的男女老少……8月16日,2023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正式拉开大幕。

盛夏时节,上海再度进入“满城书香,全民阅读”时间。如果说,去年的上海书展是“迎难而上”;那么,今年的上海书展可谓是“恢复如常”。除了在本市各区以及临港新片区设置上海书展特色分会场外,主会场的参展机构、参展新书中,亦不乏浦东元素,让读者一睹浦江对岸跨界融合的书香世界,进一步感受阅读的新鲜活力与蓬勃气象。

展现“阅读+”的产业集群和跨界参与活力

融合发展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上海书展同样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本次书展在序厅外圈展区,推出数字融合出版全国精品展,展示参展单位近年推出的数字融合出版优秀项目。此外,今年还设置了未来阅读和阅读跨界两个展区。阅文、喜马拉雅、七猫等总部位于浦东的数字化阅读企业,以及一批文创、阅读生活周边、咖啡饮食等机构参展,展示出版产业转型升级、面向未来的行业新气象,突出“阅读+”的产业集群和跨界参与的活力。

越来越多出版人意识到,要让阅读更“圈粉”,需要找到契合大众多元诉求的“流量入口”,或解决读者面临的困扰,或是激发潜在的好奇心:8月15日,根据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著名作家孙甘露原作改编,由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侧耳工作室倾力打造的广播剧《千里江山图》,正式上线喜马拉雅平台。次日一早,广播剧《千里江山图》海报,就立即摆在了喜马拉雅的书展展位前。展位里,则用一片“耳机森林”打造了一座“有声图书馆”。背后展墙上则展示了用《百年孤独》《平凡的世界》《人类简史》等中外名家名作组成的“招牌菜”,让读者“听恢弘著作,品经典哲思”。“曾有用户留言:‘刷短视频、玩游戏后,内心浮现出空虚和焦虑,这时听一会儿喜马拉雅,精神上就会变得富足。’”喜马拉雅副总裁王冬梅介绍,此次展位主题“精神食粮展”,正是喜马拉雅的愿景,“让大家通过更有趣的方式,获得每一天的精神食粮。”

而走进充满书、影、漫、音、游IP的阅文展位,这里既有根据电视剧《人世间》打造的怀旧场景,欢迎读者在“时光照相馆”里拍张复古老照片;也展示了《庆余年》剧中主角“范闲”所着的紫色戏服,探索“大出版”产业发展的新可能。七猫则通过与浦东图书馆签约合作,在“浦东数字阅读”小程序和app首页上线专题链接,供读者可“一站直达”来自七猫的百部优秀作品,免费快捷地开启阅读体验。

纸质阅读魅力依旧

尽管数字化的“未来阅读”大放异彩,纸质的“传统阅读”依然是绝大多数书展读者的选择。今年,上海图书馆首次以“浦江两岸交相辉映的文化地标”之姿参展,在展位上亮出了大大的东馆照片,并推出“你选书 我买单”活动。凡持有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读者证的市民,以及持有电子学生证的小读者,即可在书展现场上海外文图书有限公司展台指定区域借阅少儿类外文图书。开展仅一个小时,上图就借出了五六十本书。

9岁小朋友李沐辰在母亲陶女士带领下,一连借阅了15本英文童书,达到单人借阅上限。“这些书我都看得懂。”李沐辰自豪地说道。陶女士透露,看到上海图书馆的此次活动信息,特意带孩子来书展开拓眼界:“孩子很爱看书,当上图东馆开馆后,我们更多地前往东馆阅读。”

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初心始发地,新近出版的一批党史类好书,也在今年书展中亮相。其中,就有浦东新区区委党史办公室、浦东新区地方志办公室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浦东开发开放30年大事记(1990—2020)》。该书以时间为线索,全面记录了浦东开发开放所走过的光辉历程,突出展现了浦东新区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亲切关怀与悉心指导下所取得的辉煌业绩。

正是在上海书展年复一年的潜移默化之下,更多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线下展会的价值依然无可取代。“尽管现在网上买书便宜又方便,但我依然会来上海书展,为买书做功课。因为只有在这里,才能一下子聚齐全中国最好的出版社的新书!”除去年外,中国石化上海高桥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退休职工陈先生在近20年里,几乎每届书展不落,寻觅他喜爱的人物传记、读书随笔、摄影等书籍。在一个展位上,他在工作人员允许下,一连拆开了3本新书的塑料封膜,并细细翻阅。“和书店不同,这本多年来,各家书展参展单位一般都会允许读者在一种书中,拆开其中一本的封膜。”他笑着说,“读者买书都不愿意‘打蒙包’,还是书展的服务好!”

来源:浦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