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上海 政务频道

社区化管理 让这个“城中村”垃圾分类越来越好了

浦东发布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原标题:社区化管理,让这个“城中村”垃圾分类越来越好了!

乡村振兴,要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加强农村地区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才能不断优化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高乡村振兴能级。高桥镇通过党建引领,在陆凌村试点,走出了一条以农村社区化管理提升垃圾分类工作的新路。

陆凌村和高桥石化仅一路之隔,是典型的“厂边村”“城中村”,村域面积近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约2500人,来沪人员约8000人。来沪人员主要在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港区务工,租住在村民自建房,垃圾分类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由此衍生出村内小包垃圾多等问题。

此外,陆凌村原有固定垃圾点位40多个,一直靠村民志愿者承担全村的卫生工作。而这些志愿者年龄偏大,管理效果一直不太理想。

2020年下半年,陆凌村党总支开始试点探索农村社区化管理提升村域垃圾分类工作。村党总支、村委工作人员通过走访群众、征求意见、队组宣传等形式,向村民介绍农村引入专业物业管理垃圾分类的优势,并召开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广泛听取村民和区域共建单位意见建议。多方努力下,同年9月,宏途物业正式加入陆凌村管理“大家庭”,成为服务村民的一支有效力量。

探索过程中,农村党员成为“信息员”。在陆凌村五队,村民党员反映老房集中的西凌家宅小包垃圾问题较为突出。于是,村党总支与物业公司对症下药,从原来的定时定点投放垃圾改为定时定点上门收取垃圾,满足不同作息时间人员的投放需求。

目前,全村分8个区域,由专人包干,每天上午6时至8时、晚上6时30分至8时30分,两个时段上门收取垃圾,同时安排保洁人员不间断巡逻,保障小包垃圾不落地,并在节假日及双休日设置临时投放点。

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陆凌村还利用网格中心平台、村保安队伍、清运队伍,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并与物业单位一起出谋划策,专门定制了小型扫地车,负责村域主干道的清扫工作。同时,村家门口服务站与物业接待站资源联动,将24小时物业服务融入家门口服务站工作内容,对村民反映的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反馈处理,切实提高了村内垃圾分类管理的实效。

社区化管理模式,让陆凌村全村卫生环境大大改善,村容村貌有效提升。村民以及外来租户的安全感、满意度也明显上升。村民陈阿姨告诉小布,村里道路上的小包垃圾基本上见不到了,大家丢垃圾都更加自觉了。

高桥镇表示,将以深化农村基层治理为目标,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全镇农村社区化管理新模式,并依托这一模式,强化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效能,不断改善和优化农村人居生活环境,努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来源:浦东发布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