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慢行新地标 南汇新城将打造高品质、有特色的慢行交通

浦东发布
关注原标题:塑造慢行新地标!南汇新城将打造高品质、有特色的慢行交通
8月30日,《上海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正式发布。据市道运局介绍,《导则》提出了慢行交通的重点区域和亮点打造,特别对“五个新城”的慢行交通,《导则》提出了“一城一示范、一城一品牌”的规划建设目标,其中,南汇新城将以顶尖科学家社区和两环七港环带空间为特色,塑造慢行新地标。
慢行交通包括步行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在节奏越来越快的城市中,慢行交通往往容易被人忽略。
“同样,在五个新城的规划建设中,慢行交通方面也存在着短板。”市道运局副局长戴敦伟表示,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指示精神和新城交通特别是慢行交通的建设要求,市交通委组织制定了《新城慢行交通规划建设工作方案》,搭建了“1+5”工作框架,其中“1”就是《上海市慢行交通规划设计导则》,“5”则是五个新城慢行交通建设规划。
据悉,对上海新一轮发展热土的五个新城,《导则》提出要塑造品质特色的慢行新地标,提出了“一城一示范、一城一品牌”的规划建设目标。
其中,南汇新城以滴水湖活力环、环春涟河生态环为主要滨水步道,充分结合赤风港、黄日港等7条河流水岸沿线,注重沿线慢行空间生态绿色,结合彩色铺装及植物色彩,合理布设综合服务设施,打造滨水慢行游憩休闲体系。还将以顶尖科学家论坛、顶尖科学家公园为空间核心,紧密结合市政道路与公园绿地,布置有科创特色的慢行系统,展现社区文化。
同时,《导则》也对现有慢行交通的改善,包括连续完整的慢行网络构建、便捷高效的接驳系统、慢行系统品质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体验优势,《导则》对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慢行系统,从提升轨道站点的慢行网络密度、轨道站点出入口合理布局地面公交、出租车、非机动车停放设施打造“微枢纽”等方面,提出要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跟其它交通方式的衔接换乘效率,解决部分群众乘坐、换乘轨道交通绕行问题。
《导则》还提出要重视人非出行流线的组织,缩小过街设施与周边重要公共设施出入口的间距,提高人非过街便捷性。并提出,人行过街横道遵循行人过街的最短路线布置,当斜向人行过街需求较大时,可设置斜穿交叉口的人行过街横道。
(来源:浦东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