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外围环流触发大风蓝色预警 上海周六至下周一将有暴雨 局部大暴雨

上海虹口
关注原标题:台风外围环流触发大风蓝色预警!上海周六至下周一将有暴雨、局部大暴雨,地铁能否安心乘坐?
上海中心气象台最新消息:预计“烟花”23日下午到傍晚移入东海东南部,最大可能于24日夜间到25日白天在浙江沿海登陆,24日至26日将给本市带来明显风雨。
23日起,风力增大,陆地最大阵风东到东北风5~6级,沿江沿海地区7~8级,洋山港区和上海市沿海海面8~10级,24日上午起风力增强至陆地7~8级,沿江沿海地区9~11级,洋山港区和上海市沿海海面12~14级。
23日受台风外围影响,阴到多云有阵雨;24~26日雨势明显,雨量可达暴雨,局地有大暴雨,过程累积雨量120~180毫米,局地200~350毫米。
“烟花”具体位置和路径预测详见↓

大风蓝色预警刚刚发布
上海中心气象台7月22日13时0分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受台风外围环流影响,预计未来24小时内全市将出现5级阵风6-7级,沿江沿海地区和江河湖面6级阵风7-8级的东北大风,请注意防范。
防御指南:
1、检查门窗,加固晾衣架,室外天线等,妥善安置室外花盆等易落物品。
2、外出时尽量不要在玻璃门窗、广告牌附近逗留。
“烟花"动态



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强台风级)的中心今天(22日)上午11点钟位于我国浙江省温岭市东南方向约70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纬23.5度、东经125.8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4级(42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55百帕,七级风圈半径为220-300公里,十级风圈半径为100公里,十二级风圈半径为40公里。
“烟花”将以每小时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最强可达强台风级(14-15级,42-48米/秒),23日傍晚前后移入东海东南部海面,然后转向西北方向移动。
上海市地铁、公交等交通企业正严阵以待,积极应对台风暴雨可能带来的影响
风力达到9级上海地铁将停运
上海轨道交通网络运营指挥中心副总经理朱利敏介绍,上海地铁已经抓紧做好防预备案工作。
一是对车站基地的一些悬挂物开展了检查和巡视,防止因物体脱落带来的安全风险;
二是加强了地面高架线路,保证在大风条件下的行车安全。根据现有的列车运行预案的要求,当风力达到7级时,地铁会限速60公里,当风力达到8级时会限速25公里,当达到9级时就会全部停运。此外根据线路运营区域里的风力和能见度,申城的轨交运营也会分级采取限速、停运等应对措施。

三是做好排水泵、排水区、出入洞口等的防汛设施检查。针对易积水关键部位,例如车站出入口、和地铁有交接的地下城市广场等,加强现场的监控。
四是在降雨或者内涝造成车站积水时,一旦积水距离轨面小于50毫米时,将采取限速或停运的管控措施。

五是高度重视台风期间车站的客流通道,对出入口电梯等重要部位加强客流的防控,防止车站客流大面积积压。
公交运营车辆能见度在5米以内立即停驶
据久事公交集团安全部负责人介绍,一旦出现强降雨,运营车辆能见度在5米以内的,应立即停驶;积水深度超过车辆涉水深度限制要求的,按相应规定绕道或停驶;积水深度未超过涉水深度上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缓慢通过积水路段,行驶速度不得超过每小时5公里,车辆通过积水路段时,必须保证车厢内、车辆电器、排气管不接触积水。

下立交同样也是交通行业防汛防台期间的重点关注板块。目前上海下立交总数达到608处,较去年575处有所增加。相关企业正对下立交范围内的积水警示标线、警示标牌、水位标尺,积水监测设备、阻拦设施等进行检查、复线和维修保养。“有泵站的下立交要做到安排24小时专人值班,其他下立交一旦启动应急预案,即有专人在现场值守,做到警报不解除人员不撤退。在暴雨预警及降雨期间,用好下立交积水监测App,及时报送下立交积水封交和解封通行信息。一旦积水超过25厘米,严格落实下立交应急三联动机制,果断实施封交,防止‘淹车伤人’,并及时排水、及早解封,确保交通通行。”市道运局相关负责人说。
2.7万名环卫职工已整装待命 确保沟底通畅、排水顺畅
预防行道树倒伏、下水道堵塞、户外广告店招破损、掉落等安全隐患,上海全市绿化市容部门提前部署,有针对性地防台防汛。
市绿化市容局表示,目前,16个区绿化市容部门的应急物资和人员队伍均已更新、组建,并制定了详实预案。

目前,全市2.7万余名环卫一线职工已整装待命,梳理了860余条暴雨易积水路段,在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来临前先行疏通窨井口、排水口,避免道路大量积水,并将强化道路保洁力度,及时清扫路面垃圾、淤泥,清理易涝道路排水口周边落叶、垃圾,确保沟底通畅、排水顺畅。
针对户外广告店招和照明设施,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已要求各区管理部门告知商家、业主单位开展自查,重点针对设置在人员密集场所、设置期限长、设施体量大的各类户外广告、招牌、景观照明设施开展抽查。
大家收好暴雨避险指南

暴雨前,应做好哪些防灾准备?
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教授表示,首先要熟悉周边地形,注意低洼危险的地方;确认避难场所和逃生路线。刘中民教授强调,准备一个防灾急救包很有必要,在紧急情况下很有用的。双肩背的帆布背包内放置收音机和手电筒、穿着方便的衣服和鞋、3天的食品和水、少量卫生用品,重量以10-15公斤为宜。
暴雨时,尽量不要外出,待在室内。同时,检查电路、炉火等设施是否安全;关闭煤气阀和电源总开关;密切观察房屋漏雨情况和室外水势;地势低处的居民可在门口放置挡水板、堆置沙袋或堆砌土坎,或及时转移到安全地方;备好防灾急救包,随时准备撤离。“灾害来临时,人的生命最重要,不要留恋财物。”吴先华一再强调,自救比他救更重要。
这周末不建议出去浪了
希望全国各地的暴雨能够赶紧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