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电瓶车进电梯 闵行这个小区有“绝招”

上海闵行
关注原标题:不让电瓶车进电梯,闵行这个小区有“绝招”!
5月10日7时34分,成都市成华区城南立交附近一小区内电梯内电瓶车起火,电梯内多人受伤,包括一名婴儿。
为了阻止电瓶车进入电梯,闵行新虹街道爱博四村、爱博五村用上了“黑科技”——电梯“阻车”系统,用智能化手段阻止电瓶车进入电梯
现场演示
非机动车入电梯警报响起
“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
请勿将电瓶车驶入电梯,谢谢!”
爱博四村物业工作人员为记者演示了这套“阻车”系统。如果有居民推着非机动车进入电梯,电梯将自动停止运行,并且发出提示语音,提醒居民将非机动车推出电梯。
记者了解到,“阻车”系统通过电梯里的监控摄像头和地上的承重感应器识别出电瓶车,随后提示声响起,电梯门也随之被锁定,无论如何摁按钮,门也无法闭合。这样一来,电动车无法再通过电梯进入居民楼。等电动车移出之后电梯才会自动关门。除电动车、自行车外,婴儿车、轮椅都可以入内。
“这套‘阻车’系统已经运行一年多了,”爱博四村党支部书记朱莉琼告诉记者,此前2号楼、25号楼、47号楼作为试点楼栋,如今25—32号楼已经全部安装了电梯“阻车”系统,自动识别电动车,将其拒之门外。预计今年还将要安装10个。
记者采访了几位居民,对于楼道乱停放车辆,特别是电动车的不规范停放,这些居民基本都持反对意见。家住2号楼的一位老伯回忆起了没装“阻车”系统之前的情形:“楼里的大概有10多辆电动车吧,有些人为了方便进出和充电,就停放在走廊上。有时候我们门也不好开,路也不好走。”
如今,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成效非常明显。“现在电动车不上楼,楼道里不仅干净整洁多了,最关键的是我们住在里面感觉安全多了,一进楼就监控、识别、阻拦电动车,非常好!”住在25号楼的李阿姨说道。

系统安装后(资料图)
朱莉琼说,安装阻车系统以后,爱博四村居民的非机动车全部停到非机动车库了。目前已有6个非机动车库,其中有1个正在升级改造。此次升级改造主要是安装了带有自动断电功能的智能充电桩。“电瓶车充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容易发生电池自燃。智能充电桩侦测到电源电流过大的情况下,会自动断电,减少了安全隐患。”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停车库通过刷卡入库、投币充电,非机动车的停放更为规范。

不要把电瓶车推进电梯!不要把电瓶车推进电梯!不要把电瓶车推进电梯!重要的话说三遍!
《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
5月1日起实施
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
最高或将面临5万元罚款
第十二条
禁止单位和个人从事下列行为:
(一)拼装非机动车
(二)在非机动车上加装蓄电池、电动机等动力装置。加装座位、伞具、车篷(厢)、高分贝音响;
(三)改变非机动车排气装置的尺寸,更换不符合出厂额定电压的蓄电池或者擅自更改电动机等动力装置;
(四)拆除或者改动非机动车的消音、车速提示音、限速、尾气处理装置;
(五)其他更改非机动车定型技术参数、影响非机动车通行安全的加装、改装行为。
第二十六条
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已建成的住宅小区非机动车集中停放所及充电设施建设的投入,推动已建成的住宅小区新建、改建、扩建开试地面车棚等非机动车集中停放所及充电设施。
第二十九条
禁止电动自行车在建筑物首层门厅、共用走道、楼梯间、楼道等共用部位,以及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及其两侧影响通行的区域、人员密集场所的室内区域停放、充电。
鼓励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通过制定住宅小区管理规约等,引导业主使用非机动车集中充电设施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第四十三条
电动自行车在人员密集场所室内区域违规停放、充电的由消防救援机构对人员密集场所责令改正并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两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人员密集场所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七十三条规定: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
看见有人推电动车或者提电池上电梯,再也不要无动于衷了!狭小空间遇剧毒浓烟,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大家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一定要不要把电动车或者电池
带入电梯
防患于未然
来源:今日闵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