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环线路面损坏等问题突出 代表呼吁为外环线提标增能

话匣子FM
关注建成已有17年的外环线是上海交通的大动脉,也是连接长三角周边城市的主要对外环形通道。随着通行负荷日渐增加,外环线路面损坏、噪音扰民等问题越发突出。多位市人大代表呼吁,为外环线提标增能迫在眉睫。请听本台记者李雪梅、刘康霞发来的报道。
外环线有多堵?在宝山工作生活的蔡永平代表深有体会,每天从顾村到密山路友谊路上班,他宁愿绕道郊环,也不走近得多的外环。
以前在路口堵,现在外环的中间没有入口的地方也会出现拥堵,我平时都不大敢走这条路。我走郊环,付了10块钱,宁愿我绕一下,没办法。
2003年建成通车的外环线,全长99公里,双向八车道,由于沪牌C照、外省临时牌照、国三轿车、集装箱卡车不能进入外环以内区域,外环线车辆积压,拥堵早已成为常态。市人大代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毛祥东说,随着城市发展,人口大量流向市郊,外环沿线集聚着众多的居民区,加剧拥堵又带来了噪音扰民问题
集卡车重量重,所以他碰到路面不平会有很多很多噪音。这几年洋山深水港吞吐量从3000万标箱到今年是4330.3万,标箱增长很快,集装箱卡车对外环的压力逐步加大。
随着上海航运中心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外环线的承载负荷只会进一步增加,外环道路提标增能迫在眉睫。毛祥东建议,按照双向十车道地面与双向八车道高架标准重新设计,并实行客货分层、大小车辆分区通行:
外环当时设计的时候都有留50米的绿化带,其实这个绿化带作为一个应急通道,改为双向10车道。设一个高架能小车跟货车分流,缓解拥堵,提高通行效率。采用一些抗疲劳的路面材料,提高这个路面的承载能力。
蔡永平表示,优化现有路网也不失为纾解外环线压力的有效举措。
郊环隧道已经通了,长江路隧道也通了,但是现在是都没有完全用起来。将来可以疏解很多从浦东来的集卡,来的过境车辆,配套上去了以后可能会有所缓解。
以上由记者李雪梅、刘康霞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