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出租汽车为啥司机不愿意开?杨国平代表:性能不够 配套机制不足

话匣子FM
关注原标题:新能源出租汽车为啥司机不愿意开?杨国平代表:性能不够,配套机制不足!
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今天下午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市人大代表、大众交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杨国平在发言时建议,完善上海市新能源出租汽车的配套机制。

2018年,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了《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加快建设城市绿色交通体系。为此,市政府提出到2022年,全市近5万辆出租车将逐年更新为新能源出租车。
截至去年10月底,上海出租汽车行业在用的纯电动车总量为1877辆,这一数字与管理部门提出的当年目标数存在较大距离。杨国平认为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新能源出租车由于自身性能限制以及各项配套机制存在不足,企业和驾驶员在使用中遇到较大困难,直接影响到营运收益,导致使用意愿普遍不高。
这些问题包括:续航里程不能满足出租车营运需要,驾驶员劳动时间增加,单位时间营收下降。根据去年6月调查的情况,第一代荣威Ei5出租车的日营运时间比途安出租车多约2.5小时,但驾驶员日均营收却少131.49元,比途安出租车日均营收约低15%。同时,出租车充电配套设施不足,充电成本偏高,使用社会充电站充电费用高,电费在1.5元/度至2.5元/度之间,平均充电价格2.3元/度,远高于正常的民用电价,且社会充电站对出租车收取7-20元/小时停车费,增加了司机充电的额外成本。

杨国平建议,要采取有效措施,完善上海新能源出租汽车配套机制。
首先,成立由多部门组成的统筹推进工作委员会,统一协调,共同推动配套机制的建设。
其次,加快新能源出租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和管理,除了出租车专用充电场所和充电设施的建设规划外,尤其要在机场、火车站、公交枢纽等重要场站,为新能源出租车快速充电提供便利。
在目前出租车专用充电场所尚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建议在社会公共停车场规划出租车专用充电位,并对出租车因充电产生的停车费用给予减免或优惠。在有条件的居民小区内,允许新能源出租车驾驶员凭营运证和出租汽车公司证明,申请安装充电桩。
另外,建议对新能源出租车用电价格给予一定优惠政策。据测算,如每度电补贴0.5元,驾驶员每月可节约能耗支出750元,直接提高其收入水平。建议在价格方面对新能源出租车用电给予一定优惠,在社会充电站价格无法统一的情况下,也可参考燃油出租汽车能耗补贴方式,由政府制定补贴标准,对驾驶员实施过渡性用电补贴。
杨国平建议,充电设施建设和出租汽车扬招站规划建设结合,并与缓解驾驶员用餐难、停车难、如厕难等问题统筹考虑。管理部门协调社会大型充电服务商与行业进行全面合作,为驾驶员提供更多优惠充电场所,在有条件的地方开拓联合场站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