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上海 生活

应对网购消费要谨记这10条

综合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如今,网购成为许多消费者的首选,但与买买买的热情比起来,收货后的种种抓狂和心累真是说来话长。消费者和商家间的纠纷,消费者的投诉件等也随之节节攀升。

3.15国际消费权益日来临,小编为你整理了一些关于网购上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能够提醒消费者在网络购物时要理性选择、科学消费、依法维权。

1.慎选电商

尽量选择大型、成熟的购物网站或官方网站及信誉度较高的卖家,关注网店的信誉级别和购买者的评价,选择信誉级别高和网购评价高的网站和网店。

2.慎选商品

在购买前对商品要进行详细了解、比较,不要被低价迷惑而盲目下单。要货比三家,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有关电商商品质量监测通报等信息,并借助一些比价工具对各大网站的商品进行对比,注意查看商品的技术参数和相关说明以及商品评价,避免购买到不合格商品。

3.慎重付款

坚持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时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不要与卖家私下约定其他交易方式,不要轻信、接受任何直接汇款至个人账户的理由及要求。同时,不要轻信商家的货到付款宣传,最好能电话联系是否可以“先验货后付款”。

4.慎防电商扩大不适用“无理由退货商品”范围

比如“双十一”,面对“预售商品不适用7日无理由退货”、“赠品不享受三包”等商家的霸王条款需要特别注意。按照新消法和国家工商总局最新发布的《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这些行为将被视为违规。消费者在购买承诺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的商品时:一要核对商品的有关信息,约定的商品范围是否合法;二要查询退货时运费由谁承担,避免在退换货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三要注意验货签收环节,商品务必验货后再签收。

5.保留证据重维权

消费者在购物前应对发货时间、退换货手续、费用等问题达成协议,在收货时发现货物有损坏或货单不符时,可以拒绝签收。消费者应注意截取宣传网页,妥善保管订货单、发货凭证、发票等购物凭证,同时注意保留对话截图,以便产生纠纷时提供给电商平台客服。

6.线下交易不安全

利用消费者贪小便宜的心理,把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引到线下交易,绕开第三方平台,也不通过支付宝等支付方式,而是直接将货款汇入商家个人账号,消费者被骗后,无法通过平台进行约束和调解。

7.退货流程不正规

消费者通过平台购物后,不满意货物,与商家联系后按照商家提供的地址退回,但没有在网络上走退货程序确认退货,这样若干天后网络默认收货,自动支付,此时商家钱到账了,也就不理消费者了。

8.网上预订有争议

网上预订飞机票,没有查看条约,造成不能改签退票的情况;通过移动APP网上预订酒店,在网上支付成功后,显示订到客房,但到达酒店后被告知没房间了,而退款时间是2到7天不等,酒店提出加钱还是可以入住。

9.促销或成交有猫腻

网络商品促销活动中,采用降价打折等形式吸引顾客,造成一种抢购的假象,在网上制造出大量成交的记录,但活动过后消费者被告知商品没货,要取消订单。

10.宣传广告有夸大

将食品宣传有保健功效,保健品宣传有治疗功效,虚构获得的荣誉和奖励等。

应对网购维权消费者要主动出击:

第一,消费者网购发生纠纷,维权遭拒时可向第三方销售平台主张权利。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能提供销售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的,消费者也可以向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要求赔偿。消费者如果能够证明“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明知或者应知销售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而未采取必要措施”,还可以要求网络平台提供者承担连带责任。

第二,网购要注意保留各阶段相关证据。保存商品原始网站的页面截图,可防止商家将商品下架后无法查询商品销售信息,保存商品物流收货记录,可以认定侵权结果发生地从而确认消费者所在法院是否具备管辖权。

第三,消费者除了主张退货退款外,还可以主张惩罚性赔偿。若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增加赔偿其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所付费用的三倍。若涉案产品为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厂家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除此之外,近几年都十分火热的朋友圈购物,也是需要大家注意的,由于无法明确商家的主体信息,没有正规的交易流程、退换货等事项,仅靠买家和卖家之间口头上的承诺来进行购物,工商部门也无法及时帮助消费者维权。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谨记这些,这样,在以后的网购过程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轻松应对啦。

  (文章整合自网络)

分享文章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