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灶发艺术玉雕个展在沪举办

综合
关注《窗外——吴灶发艺术玉雕个展》定于9月26号下午3点在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揭幕,展览将持续到10月9号,展期两周。

展馆内场
此次展出的70 余件作品,较全面地呈现了吴灶发自2005年以来创作的整体面貌,其中不少源自早年藏家热情送展。
个展由上海市工艺美术协会、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主办,冠名《窗外》,别具深意:在大都市的繁荣与匆忙中 ,打开一扇窗。

展览嘉宾
此次个展主要分三个主题:
(一)家乡——水乡记忆;
江西婺源的一山一水、一花一鸟、一草一木是吴灶发大师创意、创作题材的主要来源之一;作品《清荷珠语》表达了婺源一地的荷叶宽大而丰厚,鸟语蛙鸣都被这莲叶覆盖,仿佛形成了独立的“青莲世界”。此件作品又充满趣味,用整块的和田籽料皮色巧色雕勾勒,线条顺应和田籽料的“花絮”而行,韵味可滋;作品《朝日玉羽》表达了婺源雨水滋润,艳阳高照,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作品《朝日玉羽》
(二)悟性——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的哲学理念,顺天意;吴灶发大师创意、创作题材的来源之一;“古蜀地飞来的一只喜鹊,为我带来了整个玉雕世界”。吴灶发的作品凸现出琢玉——一路摸着石头过河,快乐、痛苦、疑问和坚持,是那种对玉爱的力量,那种对和田籽料和玉石雕刻的思考、比较、反复、执着;坚持至今依然坚挺,作品《湖间云谣》的意向,表达了“天人合一”、艺术追求路上的涅槃,那种读玉、识玉、解玉素养的脱壳一般的认知,使得作品有“天美、人美、景美”相融合:千石易得,好玉难寻。

作品《湖间云谣》
(三)窗外——一个宇宙
吴灶发玉雕艺术作品展示了近年来创作的成果。
吴灶发创作玉石雕刻艺术品的感悟:透过雕梁画栋的窗棂,婺水潺潺、鲤鱼悠闲、芍药狂想、喜鹊踏枝;油菜花香飘山涧田野,阳光明媚、晴窗细乳戏分茶;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鸳鸯戏水,莲莲白鹭,透过一扇窗,在天地间观赏感悟:窗外都是一个宇宙,从事玉石雕刻创作者意念与宇宙之间有着对应关系;创作、创意玉石雕刻艺术品,凭内心体验就认识历史的真理;和田玉摆件作品《窗外》,窗外中一对小鸟栖于树枝上,枝头表现了盛开的山茶花,作品将构图与和田籽料天然红皮有机融合,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欣欣向荣的窗外美景。作品反映了吴灶发大师艺术创作智慧的升华:是记录自然大美的玉石雕刻艺术品:天,苍穹之美;地,广阔之美;玉,石之美者。
“70后”的玉雕大师吴灶发出生于江西婺源,1995年从“中国最美乡村”来到黄浦江畔师从郎力军、袁新根等前辈,刻苦好学,勤勉精进,2004年独立创业,建立了玉雕工作室“尚凡玉舍”,享有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上海工匠、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海派玉雕特级大师、上海市价格认定专家等多个荣誉,凭借其出众的领悟力及精湛技艺,在年轻的海派玉雕大师群体中脱颖而出,自成一格。

玉雕大师吴灶发
吴灶发的玉雕创作,具有某种引人关注的特质,那就是他对于花鸟世界的想象:在圣洁与寻常之间,营造了一个无比丰瞻而灵动的世界。他的表现视角恣意而安宁,欢愉而温馨,达成一种默契的自然之美。
人们看到吴灶发的花鸟玉雕常常是鲜活的,似乎也是率意自然的,从中不难发现他以非常游刃有余的技法掌控着玉雕语言的生成,同时这也是释放想象的地方。透过作品,让观者清晰感知到在他的创作之旅中,是如何醉心并享受着窗外的乐趣。
处乡野,近山水,于莺飞草长,鸟语花香中体察生命的律动,再加上海派文化兼收并蓄的滋养,更使他的才华与想象力刚好在这个题材领域得到了理想的发挥,传统花鸟画韵味与现代审美趣味深刻交糅,进而创拟出诸多形神俱佳,意趣横生的佳作,将现代花鸟玉雕艺术提高到新的审美高度。
或者换个角度说,在他的创作那里,我们可以找到关于吴灶发玉雕艺术语言与风格的基因和密码。
吴灶发的玉雕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其个人对传统文化美好追求的表达,也是其价值观与艺术追求的外化,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当代玉雕的技艺演进与玉坛生态的变迁息息相关,不同艺术样式的摄入,在相当程度上促动了技艺的革新。吴灶发秉持的探索精神难能可贵,他拓展了传统花鸟件的表现力,也无疑丰富了海派玉雕的内涵。
作为新上海人,吴灶发显然是成功者。

